许多皇帝喜欢在山上建陵,以获得良好的防盗效果。武则天的乾陵和李世民的昭陵都是这样设计和建造的。
在中国古代皇陵文化中,皇陵有两种建筑风格。一是以秦汉时期的“封土起墓”为代表,封土堆积如山。因此,皇陵也被称为山陵,如汉高祖刘邦的长陵和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另一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宗李志和大周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这是真正的“山陵”,具有良好的防盗效果。
[img]498348[/img]
前一种施工方法是在平坦的地面或山坡上挖出一座人工宫殿,称为“龙蛇”,也被人们采用;后者是从半腰挖山,深挖,形成更坚固的石头天然宫殿,整个山的外观成为陵墓,比封土堆更优雅,风水指向“山王”。
清代有“东西二陵”,明代有“北京十三陵”,唐代有“关中十八陵”。唐陵“封土起冢”、“因山为陵”这两种建筑形式同时存在,基本上继承了秦汉时期帝王陵的特点。但国力强盛时期,有条件的皇帝都选择了自己的寿宫在山中,因为山为陵。在“十八陵”中,只有高祖李渊的献陵,敬宗李湛的庄陵,武宗李炎的端陵,西宗李的靖陵是“封土起冢”。值得注意的是,李姓大唐帝王陵借用了600年前刘姓汉家的风水,陵区位于汉陵以北的北山地带。根据陕西文物部门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来的系统调查,“十八陵”距乾县至蒲城近300英里,与唐朝近300年的国家运输一样雄厚。
李世民自己选择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位于今礼泉县九宗山。九庐山和秦陵所在的历山一样,也是一个名字。从东看起来像笔架,也叫“笔架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中国富士山”,因为它看起来像西南的覆斗,看起来像日本富士山。在堪舆师眼里,这座山的风水妙不可言:位于渭北,气掩关中,九梁拱举,一峰独秀。背靠群山和泾水,前有群山环卫,开阔的关中平原和浩瀚的渭水相互映衬,确实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但李世宗选择在这里建陵,与他是“马上皇帝”有直接关系。21时,李世民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多次埋兵布阵,降败对手,最终改姓李,李渊称帝大唐兴。后来通过“玄武门兵变”,从父亲手中继承了皇位,最后以“我”自称。
另一个原因是九孤山是秦汉时期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是历代皇帝驰骋狩猎的最佳场所。当了皇帝后,李世民经常去一带放松,自然增添了一层爱。他把九孤山看作是埋葬的好地方。他死后也想躺在风景如画的风景中。
贞观10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故意派堪舆师到九宗山看地理。李世民创造性地认为,“因山为陵”的历史书与长孙皇后有关。据《旧唐书》记载,长孙皇后临死时,告诉李世民不要因为山而埋葬坟墓,希望埋葬简单。事实上,这种挖山的埋葬方法并不简单,虽然节省了良田,但挖陵用的人、财、物一点也不少,工程甚至更加繁重。
[img]498349[/img]
唐代皇家葬制是皇后同穴,即民间常见的夫妻葬在墓中,与西汉皇后同陵的不同穴完全不同。@ 李世民选择埋葬皇后,就是找到自己的风水宝地。李世民在定九孤山陵址前,派堪舆师为他多处寻找吉壤。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美丽天象大师袁天刚为李世民选择了陵址。据说他走遍了关中。最后,李世民还是喜欢九孤山。李渊的陵墓地址也是李世民选定的,但李世民自称是薄葬。事实上,李渊的陵墓真的很薄。陵墓的规模和陪葬品的数量远远不能与昭陵相比。后来,温韬挖了昭陵,偷了很多宝物。有趣的是,李世民也很会做秀,在为长孙皇后亲写的碑文中说:“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为己有。今天因为九宗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都是土木形具。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没有银三百二,这话不说倒好,一说反而让温韬这样的盗墓贼上心了。
皇帝都很贪婪,死后也想去阴间王国当皇帝。@ 要求归葬处的格局与生前的宫殿相同,有“宫”和“宫”,即这个“陵墓”、“地宫”说法的由来。唐代帝王陵墓一般建有大型陵园,筑陵城,宫殿位于陵城中心,南部建有献殿。陵城四侧设四门,东、西、南、北分别命名为“青龙”、“白虎”、“朱雀”、位于南部朱雀门中心线的“玄武”主神道。@ 英雄死后也会被埋葬在周围。这就是整个昭陵的规制,可以说是唐陵中的标准陵墓。
据记载,昭陵的整个建筑布局模仿长安城的设计。“设计师”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阎立德和阎立本的兄弟(阎家是一个绘画家庭,阎立本画了一幅步行图、其父阎毗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画家,如《历代帝王图》等。李世民于公元649年去世,即贞观23年,昭陵共建了13年。由于周围有193座功臣陪葬墓,包括魏征和徐茂功。当时形成了两个长安城大小的宏大陵区,被称为“世界第一陵”。它仍然是中国最大、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帝王陵园,而不是后来的乾陵。
昭陵不仅风水好,而且文化含量高,如陵前的“昭陵六骏”,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据说李世民和父亲一起打天下,先后骑过特勤、萨露紫、白蹄乌、青、什伐赤、拳头等六匹战马。据说这匹战马真的有汗马功劳。“皇帝”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特意请画家画六骏图,在昭陵前用青石塑造六匹马,这就是海外著名的“昭陵六骏”。后来“昭陵六骏”被盗被破坏,成为历史遗憾。到目前为止,美国仍有两座雕像流失。
乾陵位于今天乾县城北6公里的凉山上,距Xi安160英里,呼应九孤山、金粟山、崎岖山、瑶山等山脉。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可能谈到了它的风水和选择。与李世民选择的昭陵墓不同,据说乾陵的选择非常专业,由当时负责唐代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命令李春峰决定。唐代人才众多,在社会宫廷中非常活跃。李春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测量的人。他的传世作品有《推背图》、《甲子元历》、《乙已占》等。另一个是袁天刚,他为李世民选择了宝地,占卜大师。和李春风一样,当时的神人没有预测。用今天的话说,他们都是当时的学术权威和社会精英。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长孙皇后出生,因李承乾被废除,于公元649年登基。成为皇帝后不久,按照惯例,李治派袁、李二人“旅游”去看风景,为他选择风水宝地。
据说袁、李两人跑了很多地方。袁天刚来到关中后,一次在子时观天象,发现山间有一团紫气升起,直奔北斗。紫气的出现是一种吉兆,沿着这团紫气,袁天刚找到了这个地方,并在地里埋了一枚铜币作记。李春风后来也找到了这个地方,但他从地理学的角度探索风水,发现凉山二峰的东西是相对的,从远处看,似乎是一对美丽的女人;纵观整体情况,整个陵墓就像一个睡觉的女士,美妙,像天堂一样昂贵。当时,李以身影取子午,用碎石摆八卦,将定针插入算定的地方作记。李治得报后,让叔叔长孙无忌去看看,然后决定夺取。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长孙无忌找到袁、李二人作记的地方,惊呆了,李淳风的定针正好插在袁天刚的方形铜钱眼里。
为什么李世民的昭陵被称为天下第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