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以战争的名义,自然有更多的军事人才。白起、王健、廉颇、孙膑、赵奢、李牧..这些都是名垂千古的全能人才。然而,在这些有真才实学的军事天才身边,还有一个一个出来闹剧,一个纸上谈兵而且可笑大方,以至于几千年后的人还记得他的赵括。
[img]498877[/img]
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地区,秦国和赵国在赵国长平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即长平之战。在这场战斗中,秦国先派王坚之父王米,然后派名将白起。赵国一开始派廉颇老将,后来改为赵括。
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的恶战,最终以赵国对包括赵括在内的45万精锐士兵的损失告终。
[img]498878[/img]
至于赵国失败的原因,最著名的是赵括纸上谈兵,也就是说,将兵书上的理论全无变通地运用到长平战场上,搅动廉颇原本奠定的基础。
其实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明代以后才有的。明人刘如孙曾在长平战役中写过一首怀古咏史诗《湘江杂咏》,其中一首用来解释赵括——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这首诗被缩略成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至于更接近赵括时代的《吕氏春秋》或《史记》,完全消失了纸上谈兵的字眼。
[img]498879[/img]
那么赵括和纸上谈兵到底有多大关系?
从赵括接手赵军之前的情况来看,赵括接手其实是个烂摊子
秦军袭击韩国上党,大量上党人逃往附近的赵国长平。因此,55年(前260年)春秦赵军首次对阵时,赵军不仅要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还要面对无组织的逃亡者。在混乱中,前两个月,即使廉颇坐镇,赵军也连败退,失去了两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樟城和光狼城。
一开始,赵军选择了保守的战斗策略,开始建立防御措施,打算防守而不是进攻。当然,王米更愿意追求胜利,迫使赵军退出数字,打廉颇不能继续采取保守战略,坚持不进攻。
[img]498880[/img]
廉颇此时的策略完全是形势所迫,但赵的统治阶层认为廉颇害怕秦军,一再派人到前线谴责他。骂廉颇是不够的。赵孝成王还决定派人与秦国和解,以尽量减少损失。秦国阴险地拖着不与赵国停战,秘密地向其他国家传达了秦赵的信息,阻碍了赵国与其他国家合纵的机会。
[img]498881[/img]
如果赵国的退路被阻断,秦国自然会在瓮中捉龟。为了彻底打压廉颇,秦国散布了廉颇容易处理的谣言,秦人最怕赵奢之子赵括。赵孝成王等人也急急忙忙去看医生。他们相信这些胡说八道,决定用赵括代替廉颇。因此,赵括在赵军退缩、中央混乱的情况下,奔赴长平战争的前线。
从赵括接手赵军后的情况来看,赵括的才华确实不足以承担重担
在赵晓成王决定派赵括出去之前,赵括的母亲遇到了君主,并详细比较了赵括与父亲,以证明赵括作为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人,即使他有一些天赋,也不足以承担这项重要任务。知子莫若母。即使赵妈妈不了解政局,她也知道赵括做不好连廉颇都做不好的事。不幸的是,她轻言轻语,最终不得不看着儿子一去不归。
作为赵奢的儿子,赵括仍然懂军事。赵不可能疯狂到让一个真正的外行面对秦军。然而,赵括脑子里有一些策略,却忘记了他从廉颇手中接管的军队是一支士气低落、士兵软弱、廉颇离开、军心不确定的军队。
[img]498882[/img]
到达前线后,骄傲的赵括并没有为凝聚军心而做出任何努力。他和以前一样高高在上,给士兵们发号施令,却忽略了士兵们的状态。而这样一支离心的士兵队伍,自然打不了什么胜仗。
赵括对秦军的反应确实存在问题。自两军开战以来,廉颇一直采取保守策略,在保证赵军主力安全的同时与秦军对峙。赵括反其道而行之,坚持防守了几个月的士兵主动出击。
如果赵括真的能让秦军措手不及,这个策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赵括上任的同时,秦军又一次阴险地用白起代替了将军王米。因此,对于白起来说,赵括的主动出击简直就是打瞌睡,有人送枕头。赵军一出营,白起就派人切断赵军的补给之路,包围了40多万赵军。
[img]498883[/img]
陷入包围的赵括随后不得不走上廉颇保守防御的老路。然而,赵军缺乏军粮、军心和动荡,而秦军则坐在白旗下,士气高涨,攻势猛烈。这场防守极其困难。经过几天的僵局,赵军已经陷入了互相残杀的地步。
在不能再拖延的最后一刻,赵括决定努力工作,率领精锐突破。然而,当他离开军营时,他面对的是一支伟大的秦军。不管他有多勇敢,他都无法飞翔。最后,他死了,死了。除了200多名年轻的军队外,他手下共有40多万军队死亡。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秦国也损害了大约20万主力。这20多万是赵括接手赵军后的死亡。作为赢家,白起慷慨地承认,即使他看不起赵括,他也给了秦军沉重的打击。
[img]498884[/img]
因此,赵括的失败并不是说他只知道拿着兵书盲目指挥,而是长平之战对他来说是一场死亡。赵括缺乏实践经验,一开始只能上战场纸上谈兵。但他的对手击败了白起,更不用说赵括自己了,只是让赵豪出马,这是一场激烈的战斗。而赵括的将军,赵括自己的个性和整个军队日益困难的情况,战斗力也大大降低。
纸上谈兵四个字,远远不足以概括真实的赵括。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白起怎么说赵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