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刘渊原本是匈奴人,他称帝后为何定国号为[汉]?

晋朝时期,五胡乱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北方无数政权相继独立,其中16个更强大,被称为五胡十六国。为什么最早建立独立政权的匈奴人刘渊要把自己的国名定为“汉”?

西晋末年,宗室间自杀的“八王之乱”大大降低了日益腐朽的司马氏政权,对国内匈奴五部的控制力。匈奴人刘渊早就准备搬家了,借中原板荡的机会,在西晋北部地图上独立门户,建汉称帝,攻城掠地,从而揭开了“五乱华”的序幕。刘渊,生年不详,祖父为南匈奴单于扶罗,父亲为匈奴左贤王刘豹,母亲为匈奴呼延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据史料记载,匈奴刘姓起源于汉匈和亲。那一年匈奴强盛的时候,刘邦“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于是后代冒姓刘”(《晋书》),刘渊的叔祖刘璇和父亲刘豹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并取汉名。继承了父祖,刘渊也跟着姓刘。

[img]497031[/img]

刘渊生得体貌伟大,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敬。司马昭因为文武双全,语出惊人,对他另眼相看。西晋时期,刘豹去世,刘渊代父,成为南匈奴左部帅,历任北部都尉、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等职。在此期间,刘渊“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位俊杰无不至”(《晋书》),幽冀地区的名儒也千里迢迢来拜见,个人威望与日俱增。

“八王之乱”爆发后,成都王司马颖执镇邺城,封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当时,战争期间,大量中原汉人迁往江南,胡汉势力的比较和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贵族刘宣等人看到司马骨肉相残,兴邦复业有机可乘。他们秘密推荐著名的刘渊为大单。刘渊得到消息后,经过曲折,成功摆脱了司马颖,蛟龙终于出海了。

西晋永兴元年(304)十月,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建立了政权,国名为汉,改元元熙。由于晋氏还在,四方未定,刘渊并没有贸然称帝,而是效仿当年的刘邦,权称汉王,根据汉制设立百官。元熙五年(308),刘渊羽翼渐丰,便正式称帝。刘渊是匈奴人,一心想着兴邦复业,可他为什么要称汉皇帝呢?笔者认为,这与刘渊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

刘渊从小就住在汉代,热爱阅读,痴迷于中国文化。他曾崇拜著名党员崔游为教师,学习中原的儒家经典、历史和军事作品,甚至可以“背诵一点”,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影响。这一点,从刘渊七岁丧母时的孝道礼仪中不难看出。刘渊在与太原名儒王昌、王浑、王济的密切交往中,逐渐成为汉化程度较深的匈奴人。崇尚中国文化,让刘渊热衷于接受中国文化;刘渊在官场上遭受的各种遭遇和不公正也是迫使他主动接近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晋武帝时,王浑、王济等人推荐刘渊承担消灭孙吴的重任,却遭到孔迅、杨迅等人的强烈反对,尤其是“非我族,其心必异”(《晋书》)八个字,既刺痛了刘渊的自尊心,又反映了汉匈之间难以消除的民族隔阂。

孔迅和杨军是朝廷的重要大臣,代表了朝野相当一部分汉族人的思想和观念。他们鄙视和憎恨胡人,更抵制匈奴人,如刘元,使刘元一再失望,甚至一度发生危险。虽然刘渊雄心勃勃,有能力,有勇气,但在魏晋时期,很难得到汉人的支持和支持。刘渊想成大业,想立足中原,想得到汉人的支持,最好的办法就是拉起汉旗,怀人望。

刘渊深入了解历史。在他看来,虽然秦朝至晋朝有几个汉族政权,但只有西汉和东汉长期存在,其余都死于短暂的生命,甚至金朝也在摇摇欲坠。刘渊认为“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定国号为汉,能使中原民心归附。刘渊被称为汉皇帝。据他说,这是合理的。“兄弟去世,不是吗?”(晋书)。既然汉匈约为兄弟,哥哥去世了,弟弟继承了,为什么不呢?

事实上,刘渊称汉皇帝,只是“借尸还魂”,打着汉朝的旗号发展匈奴。为了把戏演好,刘渊不仅“追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神祭祀”(《晋书》),还以汉朝皇帝的后裔来立国,运用刘邦出版的传说,编造了一个自己是太阳精之子的鬼神故事,神化自己是刘邦的第二,旨在宣传君权神授,为其统治制造舆论。

除了拉汉旗,刘渊还利用汉人中的大量名人担任重要职务。例如,他任命崔游为御史医生,任命东汉大儒卢志的曾孙卢志为他的儿子刘聪的太师。随后,刘渊兵直指西晋,并取得了一系列军事大胜。随着刘渊影响力的扩大,其他反晋势力,如鲜卑陆逐延、单征、东莱王弥等。,依附于他们的指挥下,冀州、徐州、豫州、兖州等州的数万流民也纷纷起身烧毁城市和城市,杀死2000名石官以应对刘渊。

[img]497032[/img]

为了吸引人们的心,刘渊抑制了滥杀、焚烧和掠夺,但在灭晋过程中,虽然禁止滥杀无辜、焚烧、掠夺和奸淫,以至于“四处流动,十不存二,……及其在者,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晋书》)。在河瑞元年(309),刘渊集中力量攻击洛阳。虽然洛阳人讨厌腐朽的晋朝,但他们拒绝接受匈奴的统治。洛阳军民猛烈抵抗两次进攻,刘渊被迫退役。

河瑞二年(310)七月,刘渊抱怨病逝,死于光文皇帝,庙名高祖。刘渊打着汉旗“借尸还魂”,表现出非凡的政治头脑和手段,达到了一定的目的;然而,他建立的汉政权本质上是匈奴贵族和上层社会的专政。晚年,刘渊看到汉匈之间的民族隔阂难以抹平,称汉“以人望”越来越不可行。因此,他在临终前恢复了传统的匈奴旧制,实行了“胡汉分治”。


刘渊原本是匈奴人,他称帝后为何定国号为[汉]?刘渊原本是匈奴人,他称帝后为何定国号为[汉]?

,,,,,,

  • 发生王敦之乱的起因是什么?王敦之乱有何影响
  • 王敦之乱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次暴动,当时王敦是从琅琊王氏走出来的权臣,他以诛杀刘隗的名义开始向建康地区发动战争,并且...

  • 王国宝简介 晋朝中书令王坦第三子王国宝的生命
  • 王国宝(?-三九七年),字国宝,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中书令王坦之的第三个儿子,太保谢安之婿了。司马道子与会稽王相善,...

  • 刘聪简介 十六国时期,汉朝国君昭武皇帝刘聪生平
  • 刘聪(?-318年8月31日,字玄明,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名赵,史称前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

  • 张轨简介 晋武帝时期任凉州牧的张轨生平
  • 张轨(255年-314年),字,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的实质性建立者。张傲和张茂都...

  • 王戎简介 西晋时期名人[竹林七贤]王戎的生活
  • 王戎(234-305年),字俊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荣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

  • 余喜介绍了东晋天文学家宣夜的继承余喜的生活
  • 余喜(281-356年),字仲宁,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年)被征为博士;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