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古代国库没钱就不能继承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在古代,财政赤字只能偶尔发生,不能长期持续。然而,在古代,国库没有钱真的不可持续。在古代,政府也可以借钱。例如,在汉朝七国之乱的时候,汉朝政府曾经向长安的富商借钱,崇祯皇帝在明末也向大臣们借钱。然而,这种政府借钱的行为是朝廷没有钱时的紧急政策,这不是古代政府运作的常态。在古代,政府一旦没有钱,又借不到钱,就只能找人加征。当然,这也很容易引起民变。
为了解释为什么现代政府能够长期维持财政赤字,而古代政府不能长期维持财政赤字,有必要解释货币发展的历史。只有了解货币发展的历史,我们才能理解逻辑。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最早的交易是商品交易。例如,我有100公斤大米。我想和你换一头猪。如果你也想要100公斤大米,我们的交易就可以实现。但如果你不想要100公斤的大米,但想要10只鸡,那么我必须找到另一个人,用我的100公斤大米换他的10只鸡,然后拿另一个人和我换10只鸡找你换猪。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另一个人不想要100公斤大米,也就是说,如果我用100公斤大米从另一个人身上换不到10只鸡,那么交易过程就会更加复杂。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人类有一个普通的等价物。
[img]497878[/img]
中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大多是贝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汉字中的大多数与金钱有关的词都在贝壳旁边,如金钱、补偿、贴纸、礼物等。或者刚才的交易,我用100公斤大米给你一头猪,即使你不想要100公斤大米,我也可以在市场上用100公斤大米等价壳,然后我拿这些壳给你的猪,这次你会愿意接受我的壳,你拿着壳可以在市场上换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因此,当市场上出现一般等价物时,商品经济开始繁荣。
古代货币主要是金银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用金银取代了所有的一般等价物,金银成为人类自古以来的通用货币。
然而,在中国古代,除了金银,铜也可以用作货币。铜通常铸成铜币作为货币使用。无论是金银还是铜,其年产量都是有限的。人们在交易时都是真正的金银交易。例如,如果我卖100公斤大米,你必须给我等价的金银或铜钱。如果没有等价的金银或铜钱,对不起,交易肯定不能进行。
[img]497879[/img]
在古代,如果政府的国库里没有钱,政府就不能从市场上购买任何商品和服务,政府就会停止。当政府的国库里没有钱时,政府可以借钱来维持政府的运作,比如向富商、普通人或官员借钱,但借钱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在古代,没有现代金融体系,政府不能在市场上大规模融资。
因为政府只能借有限数量的钱,如果政府没有钱,政府就会停止在政府的国库里。在古代,当政府缺钱时,它们往往会剥削人民。例如,在汉武帝时期,为了与匈奴作战,政府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实施了“计算令”。说白了,这个政策就是征收财产税的政策。每个人报告财产金额,政府根据财产金额征收财产税。一开始,许多人不愿意缴纳税款,所以他们少报告自己的财产。后来,汉武帝实施了“通知”,即任何人都可以报告任何隐瞒财产数额的情况。只要报告属实,举报人就可以获得被举报人一半的财产,被举报人的财产将全部收回。“通知”一出,世界上就有无数人起诉,结果是当时社会上几乎所有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基本破产。
[img]497880[/img]
再比如崇祯时期,政府没钱。一方面东北满清要打,另一方面关内农民起义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崇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加大了对北方农民的征收力度,使得已经吃不饱的北方农民雪上加霜,加剧了北方的民变。
在古代,这是真金白银的交易。如果没有足够的真金白银交易,就无法进行。当政府真的付不起钱时,政府就会停下来。此时,政府可以借钱,但可以借的钱数量有限。当你不能借钱时,政府只能征求人民的意见。这种行为往往容易引起社会动荡。
如果古代国库没有钱,为什么整个国家都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