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塔罗斯之战是什么?对唐朝有多大影响?

以下是塔罗斯之战对唐朝的影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看

从公元六世纪到公元八世纪左右,亚欧大陆上有三个巨大的帝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即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无数人向往的大唐帝国。

公元751年4月,时任大唐帝国安西大都保护的高仙芝,一旦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拉斯王朝)答应石国王子的要求出兵,唐朝将处处被动挨打,决定调动安西大都保护府驻军和部分仆从军西征黑衣大食。

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旅行,高仙芝率领的唐军突然出现在黑衣食品控制的塔罗斯城下,但黑衣食品准备攻击唐朝,高仙芝没有发挥惊人的作用。

在这场战争中,由于高仙芝的指挥失误,作为唐军仆从军的葛逻禄人误以为唐军落入下风,即将落败,于是与黑衣内外结合,击败了唐军。

这几天作者在收集这方面的史料时,也在网上浏览了一些帖子,想看看大家对这场战斗的看法。结果很多人把这场战斗称为“盛唐的绝响”、“安史之乱的引子”、“这意味着唐朝从那时起就开始推出歧西”。更有甚者,史学家认为,这场战役的结论是“塔罗斯之战对唐朝与阿拉伯的关系和歧西地区的控制没有显著影响”,史学家强行“粉饰”高仙芝和唐朝。

[img]495140[/img]

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想从历史资料入手,让我们先来看看唐军在塔罗斯之战中的损失。

对于唐军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各种历史书籍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资治通鉴》说唐军总数3万人,损失2万多人;在《旧唐书》中、在《新唐书》中,据说唐军总数为2万人,损失1500人;阿拉伯史书记载唐军总数为10万人,战争损失为7万人;《通典》记载唐军总数为7万人。

但根据天宝时期的藩镇兵力配给“凡镇兵49万,安西节兵24000”,当时安西大部分保护的高仙芝,最多只有2万多人。而且安西都护府主管的天山以南,大部分地区都是唐朝在西域的藩国控制的,没有像样的羁绊府州为安西都护府提供兵源补给。安西都护府“满城白发兵”最终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这都是后话。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高仙芝的唐军最多有2万多人。除了必要的留守力量,高仙芝派出2万人到马西征是极限。再加上葛逻禄等仆从军,唐军总兵力约3万人。随着葛逻禄作为仆从军主力的叛变,唐军崩溃,高仙芝最终只带领数千人回到安西都护府的记载,唐军参战3万人。直接损失在1500人左右。

对正处于盛唐的大唐帝国来说,损失这一万五千人会有多大的影响?

显然,影响不大。唐朝对歧西地区的控制力并没有下降。两年后,他继承了安西大都保护的封常清远征大勃律,迫使他向唐朝屈服,使唐朝在西部和中亚的势力达到了一个繁荣时期,将唐朝的西部边境从长安开远外的“西极道9900英里”扩展到“西极道22000英里”。

[img]495141[/img]

那么,这场战争对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关系有多大影响呢?

显然不是,在塔罗斯战争之后,不是战败的唐朝,而是战胜的黑衣食品!此外,塔罗斯战争结束后,在河西省杨志烈死亡和河西镇沦陷之前的14年里,黑衣食品与唐朝联系了13次。在安史的混乱中,黑衣食品派出了一支军队与北庭和安西镇的精锐士兵进入海关进行平叛。可以看出,两国关系非常密切。

而且,与同年唐朝在西南、东北两个方向的两次大败相比,高仙芝在塔罗斯之战中的损失更是不值一提。

公元751年,杨国忠及其亲信鲜于仲通为求边功,挑起了对南诏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第一次天宝战争”。据《资治通鉴》记载,仲通很少调动8万唐军进攻南诏,遭到南诏和吐蕃的攻击,损失了6万多人。虽然这一说法现在被许多历史学家用“唐军空额”的研究所推翻,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时任剑南节使的盛通很少失去他的精英。我们的诗人杜甫也在他的代表作《兵车行》中描述了战后杨国忠逮捕壮丁并补充士兵的情况。

同年,安禄山带领河北省三镇节度使,调动三镇精锐6万人,出平卢千里,抵达契丹牙帐附近的吐护真水区,准备攻击契丹。历史上被称为“吐护真水之战”。突如其来的暴雨,弓弩遇雨无法正常使用,部将杨思德要求暂停对契丹的进攻,以军事威胁迫使契丹归降。然而,安禄山坚持发动进攻。结果,杨思德率领先锋骑兵全部死亡。奚人骑兵作为仆从军的叛乱导致安禄山大军崩溃,几乎全军覆没6万人,安禄山只以身免。

天宝战争结束后,唐朝与南诏的关系破裂,南诏转向吐蕃的怀抱。唐朝的西南防线被迫全面转向防御,处处被动挨打。吐护真水之战后,唐朝错过了消灭契丹的最佳时机。此外,不久之后的“安史之乱”给了契丹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一步步成为北方强大的帝国。

[img]495142[/img]

与天宝战争和吐护真水战相比,塔罗斯战争有很大的影响吗?

“安史之乱的引子”、“代表唐朝从此退出歧西”更是胡说八道!

“安史之乱的引子”应该是唐太宗晚年以来几代君王追求边功,唐玄宗达到了极致,导致唐朝完全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军事布局。此外,李建议唐玄宗重用胡人为将,交付边镇大权,然后中央与地方、“西北派”与“东北派”藩镇、杨国忠、哥舒翰、安禄山之间的矛盾不断交织,进而加剧升级,使安禄山反叛。

代表唐朝退出歧西的事件发生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即使唐朝赢得了塔罗斯之战,面对来势汹汹的安史叛军,唐玄宗仍将从安西、北庭、陇右、河西等地动员军队东进平叛。吐蕃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强大。随着唐军在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的精兵东进,吐蕃自然会对这些地方发动攻击。随着河西和陇右的失落,安西和北庭最终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


塔罗斯之战是什么?对唐朝有多大影响?塔罗斯之战是什么?对唐朝有多大影响?

,,,,,,,

  • 李世民徐惠妃:她是历史上唯一赢得武则天的女人!
  • 最近,《武媚娘传奇》正在播出,各种话题源源不断。不过,发现很多武则天的电视剧,都有类似的情节——武则天,不,那时还不...

  • 李治和武则天 武则天是怎样三招搞定李治的?
  • 李志和武则天:唐高宗李志,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和第三个儿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继承了大统。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客观地说,...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