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辽东的公孙氏在三国乱世能坚持50年?

东汉末年,经过几十年的军阀分裂和合并战争,袁绍、公孙庾、袁术、马腾等多名强大军阀退出历史舞台,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方对抗的趋势。然而,辽东分裂的公孙氏政权可以经历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三世四主,统治这里50年(189-238年)
,为什么会这样?

地理位置优越

与中原地区不同,东汉时期的辽东地区就像一个“孤独的角落”的拼图。陆路上,辽河流域河网密集,沼泽丛生,车马难行;辽东大部分地区与幽州、冀州、青州隔海相望。这样的“水来自大海
,陆则阻山,外连胡夷 ,虽然辽东远离政治中心,但其封闭的地理环境为其提供了自然的地理屏障,非常有利于公孙的分离和自力更生。

例如,曹操在白狼山打破乌桓后,袁熙和袁尚率领残部逃往辽东。许多下属建议曹操派兵辽东,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切断辽东的公孙康,完全占领幽州。曹操认为辽东发兵距离悬远,交通不便,费时费力,于是打消了辽东远征的计划。曹魏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国力不足,他一直容忍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直到魏明帝才决定一举消灭。

公孙度等人的励精图治

公孙的政权始于公孙度。董卓当时是辽东太守后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辽东的经济、军事、文化发展迅速。他的后代继承了他的战略,有序地管理了辽东。

一是吸引流民,丰富人口,发展经济。公孙度统领辽东后,虽然通过铁腕打击豪强巩固统治,稳定环境,但并不能改变辽东地广人稀的自然缺陷。此时,中原战争频繁,尤其是冀州和青州。为了避免战争,许多人纷纷举家逃亡。距离近、相对稳定的辽东地区已成为最佳选择。公孙度非常欢迎这些流民。他积极吸引和安置这些中原流民,使辽东迅速成为汉末人口的净迁入地。历史上有“汉末混乱,成千上万的燕、齐、赵人回避土地”的记载。为辽东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img]494879[/img]

与此同时,公孙积极利用特殊资源发展城市贸易。辽东毗邻少数民族,不仅富含中原稀有的玉石、毛皮、红金等奢侈品,而且是中国重要的马产区。公孙元通过毛皮、马等资源与曹魏、东吴进行城市贸易,获得了大量财富。这为公孙政权分离辽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广纳贤才,大兴文教,发展文化。除流民外,辽东稳定地区还吸引了大量中原士子前来避乱,如名士管宁、冰原等人被公孙度“令行海外”所吸引。公孙度也对管宁等人极其礼貌,表达了广纳贤才的意义。在管宁等人的带动下,许多中原士子纷纷前来,王烈、国渊、太史慈等“一年内往返数百家原居民”等家人纷纷前来避乱。

这些名人在辽东开设讲座、教育和公孙度大力支持,使辽东文化相对落后的大兴“讲礼乐” ,
吟诵诗书的风格极大地融化了当地的社会氛围,达到了“度安其贤,民化其德”的效果,为公孙提供了大量的政治人才。

然后利用军胡夷,拓展领土,增强军队实力。起初,公孙度手中只有一个辽东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公孙度将辽东县分为辽西、中辽两个县,并配置官员进行有效管理。不久,公孙度将其出生地玄炔县和朝鲜半岛西北部的乐浪县纳入治理,甚至一度漂浮到青州。”越海收东莱诸县
,因此,公孙度自称辽东侯、平州牧,正式割据一方。

孙康的子公进一步扩大了朝鲜半岛的领土。东汉末年,许多人流入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地区,以避免战争。建安中期,公孙康以收集中原遗民为由,多次派兵到半岛南部,并在乐浪县南部的荒地上设立了新的带方县,进一步拓展了公孙氏的领土。公孙度父子的行为引起了辽东周边高句丽、乌丸等胡夷的警惕。因此,公孙度父子“东伐高句力,西击乌丸,威行海外”可见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到公孙渊时期,辽东的军事实力已达到“控弦十万,奔跑足用,信能右折燕齐”
,左振扶桑 ,凌沙漠,南称王,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力量。

巧妙的外交平衡

辽东发展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公孙度的政治野心,但他知道自己的实力比不上中原的强大,尤其是袁绍和曹操。虽然公孙度的旅行模仿了汉天子的礼仪,但也局限于“汉左将绝,与诸卿图王耳”,即只保卫辽东,不参与中原混战,与各方势力保持平衡。这一原则是后人继承的。

虽然公孙度的儿子孙康“拒绝接受”,但面对统一华北地区的曹操,他也明智地选择交出袁熙和袁尚。不同的曹操敌对,接受了朝廷左将军的任命。公孙康死后,他的弟弟孙恭执掌辽东。曹魏成立后,为了稳定东北局势,曹丕派使者封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和假期。面对日益强大的曹魏,公孙恭只能恭敬地接受并称臣。228年,公孙康之子孙渊夺取了叔叔孙恭的位子,执掌辽东。曹睿刚登基稳定局势,公孙渊为辽东太守,意愿安抚。

公孙氏政权的复亡

出于各自的考虑,公孙氏政权和曹魏巧妙地保持了平衡,但随着曹魏国力的增长,这种平衡迟早会被打破。公孙渊知道这一点,但他不想坐以待毙,而是通过联系东吴来增强实力,维持辽东、曹魏和东吴之间的三足鼎立。

[img]494880[/img]

公孙渊这样做是合理的,但这应该建立在与东吴建立稳定牢固关系的基础上。称帝后,孙权非常积极地加强与公孙渊的关系,并派遣大型使节团到辽东,将其封为燕王。然而,面对孙权的善良,公孙渊担心会激怒曹魏,所以他反复拦截了东吴使节团,并将使节团的首要任务献给了曹魏。

曹睿很清楚公孙渊此举的意图,对蛇鼠两端的行为极为愤怒,并开始计划消灭公孙渊的军事行动。237年,曹睿派幽州刺史无丘节去洛阳报名,公孙渊起兵抵抗,无丘节未能退役。同年,自知无路可走的公孙渊自封燕王,建元置百官,遣使向东吴称臣求助,正式与曹魏宣战。238年,曹睿调司马懿率兵出征辽东,司马懿俘虏了公孙元于襄平,割据辽东50年的公孙政权被摧毁。


为什么辽东的公孙氏在三国乱世能坚持50年?三国乱世,为什么割据辽东的公孙氏能坚持五十年?

,,,,,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