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曝光一个凶料:西汉末年(王莽新朝),一个叫卢芳的人向世人透露了他隐藏多年的身份。他说他原名“刘文伯”,是汉武帝的曾孙,他的曾祖母是匈奴浑邪王的妹妹。
[img]492789[/img]
如果卢芳说的是真的,那么汉武帝就是中原唯一一个娶匈奴女人的汉统皇帝。
浑邪王是投降汉帝国的匈奴左谷礼王。卢芳说,他的妹妹不仅嫁给了汉武帝,还被汉武帝立为皇后,生了三个儿子,其中长子立为王子。
巫术灾难爆发时,王子被江充陷害致死。第二个儿子刘次卿逃到长陵,第三个儿子刘回卿逃回左谷。后来,刘次卿被霍光立为皇帝,而刘回卿则留在左谷,生下一个儿子刘孙卿,刘孙卿生下刘文伯。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一定笑了。世界上还有这么无耻的谎言吗?至少要编一个圆的故事。东截西取一段,拼接在一起,漏洞百出。有趣的是,当时匈奴和当地豪族都相信。他们以“刘文伯”为汉帝,与光武帝刘秀竞争了好几年。
[img]492790[/img]
卢芳为什么要编造汉武帝娶匈奴女人的奇怪故事?原因很简单。他的安定县靠近匈奴,希望以“汉匈混血”的特殊身份得到匈奴人的武装支持。
事实上,卢芳的谎言并不聪明。我认为匈奴人和当地豪族可能没有被看穿,但他们都需要“刘文伯”的存在,所以他们假装聋作哑地“承认”。
例如,匈奴人需要借口介入中原。刘文伯当傀儡不是天上掉馅饼吗?稳定的豪族也想在火中取栗。前面有一个愚蠢的大个子“刘文伯”。为什么不呢?
事实并不重要,尽管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汉族男人不可能与匈奴女人通婚。匈奴妇女没有刺。他们只会像汉族妇女一样教丈夫和孩子。为什么他们不被汉族男人接受?
[img]492791[/img]
不愿结婚:士族集团将婚姻视为政治工具。匈奴妇女没有这个功能。与今天相比,人们把婚姻视为爱情的延续。古人的婚姻是家庭利益的延伸。对于士族集团来说,婚姻是他们政治利益的替代工具。
正是“利益置换”的平等原则,才有了所谓的“门当户对”。即使是家里的直系和普通人,家里的普通人和普通人,他们结婚的对象,家庭地位也应该分为“大小王”。
匈奴妇女,即使她是公主,在中原王朝内,她的家庭政治利益也为零。基于婚姻即利益的社会现实,娶匈奴妇女不是为了牺牲家庭利益吗?
[img]492792[/img]
不能结婚:中国人以儒家汉文化为精神核心,不能接受匈奴异族妇女
虽然儒家文化没有“排外思想”,但非儒家文化圈的民族显然无法融入儒家文化生活圈。一句极端的说法“非我们民族必须有不同的心”实际上暴露了两种文化之间的思想对立。哪个汉族人敢娶匈奴女人,除非匈奴人受到中国文化的洗礼?
在儒家思想中,匈奴的许多文化习俗是不可接受的,如被中原称为乱L的“继承婚姻”制度,以及不教育和崇尚武力的野蛮生存方式。
这些文化差异并不意味着种族差异,但客观上,这两个民族之间存在着差距。文化相对薄弱后,匈奴不断被中国文化改造,而中国文化圈难以“弯腰”迁就匈奴游牧文化。
[img]492793[/img]
因此,娶匈奴妇女不是婚姻,而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挑战。除非张骞、李陵等失去自由的人,否则他们会向“现实”低头,选择接受“妇女”,而忽略“匈奴”的标签。
不能结婚:妇女是匈奴民族的繁殖工具,匈奴人不允许妇女结婚。虽然匈奴妇女的地位很低,本质上只是一种繁殖工具,但她们享受着汉族妇女无法达到的“优惠待遇”——她们在生命安全方面有优先权。
事实上,不可理解的是,游牧民族生产力低,自然生活环境恶劣,人口繁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妇女在匈奴的重要性得到了高度重视。在战争中,匈奴可以杀死囚犯,但永远不会杀死女性,不是善良,而是她们有繁殖功能。
[img]492794[/img]
因此,匈奴人以掠夺他人的财产和他人的妻子和女儿为战士的标签,通常不会与女性进行交易。
当匈奴民族逐渐汉化,民族外套倒塌时,汉匈之间的婚姻墙就崩溃了。汉朝皇帝金微山战争后,北匈奴完全崩溃,南匈奴被迁往河套地区,从游牧民族到农业民族,匈奴文化逐渐被中国文化所淹没,汉匈婚姻从民间到平等。
@ 匈奴人积极汉化,打破了汉匈之间的文化差距。匈奴贵族有意识地接受了儒家文化,出现了大量具有深厚汉学技能的政治家。除了民族标签外,它们已经被汉化了。
@ 匈奴等级结构中的奴隶,在农耕文明的洗礼下,脱身为自由民,有机会与中原平民结婚。
[img]492795[/img]
@ 匈奴贵族参与了中国文化和政治圈,并拥有与士族集团利益交换的资本。特别是前赵和后赵占据了政治资源的主导地位。俯瞰汉族士族集团后,婚姻交流开启了“双向交流”的大门。
汉匈战争已经到来,匈奴不断归属于汉帝国。到东汉末年,汉匈融合的趋势已经无法控制,婚姻交流不再是禁忌。
据统计,汉姓中有刘、金、王、陈、高、石、曹、李、毕、乔、梁、郝、奎、冯、刁、独、张、黄、奎、董、郭、赵、成、路、卫等20多种姓氏。
匈奴人可以娶中原妇女 为什么汉人很少娶匈奴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