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朱允炆,每个人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1392年,朱标王子去世,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六年后继位为帝,年号建文,故史称“建文帝”。
在历史上,建文帝只在位四年,但留下了许多谜团,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历史上的第一个谜团——建文帝下落的谜团。鲜为人知的是,建文帝还有一个谜,那就是朱彪有五个儿子,朱云文只是一个普通的长子。为什么一向注重礼仪和法律的朱元璋传给普通的儿子朱云文?
据史书记载,朱标王子共有三位皇妃:常氏、吕氏、元朝参政阿失宁之女。
1371年,洪武四年,常氏嫁给了16岁的皇太子朱彪,成为大明的第一个太子妃。常氏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家庭,是一个常见的长女,叔叔是一个凶猛的蓝玉,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朱雄英和朱云通。
据《余本纪事录》记载,大约1370年前,阿失宁朝拜朱元璋,将女儿献给东宫为次妃,朱元璋命令女官到兰州迎亲。然而,阿失宁并不尊重明朝,所以公主的结局可能不好。这位公主在官方历史上没有记载,也没有公主有孩子的记载。
[img]490323[/img]
第三妃吕氏,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东宫。她是太常寺清吕本的女儿。吕本是宋末著名将军吕文焕之后,是元朝的贵族。1367年,朱元璋被降职。吕后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朱允文、朱允文和朱允熙。
朱标五个儿子的年龄排名是:朱雄英(1374年出生)、朱允炆(1377年)、朱允通(1378年)、朱允(1385年)、朱允熙(1391年)。
到1392年,他的长子朱雄英已经去世(1382年去世),彻底告别了王位。第四个和第五个孩子太年轻,没有王位。真正适龄的皇太孙是朱允和朱允。
正如上面提到的,朱云文是吕氏的儿子,朱云文是常氏的儿子,后者才是真正的合法儿子。朱云文只是一个普通的长子,所谓的“合法的长者必须有一个积极的储备”。朱雄英死后,朱云文成为了一个严肃的合法长子。朱元璋应该立他为皇太孙。为什么要反对朱云文?
没有人知道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做,但现在猜测大多与蓝玉有关。
[img]490324[/img]
明初,淮西勋贵结婚,关系盘根错节。蓝玉作为淮西勋贵军的重要代表,霸气十足,甚至不听朱元璋的劝告,直接向朱元璋要官,让朱元璋担心蓝玉等勋贵势力在朱云通传位后会进一步扩大,导致外戚失控,造成外戚干政灾难。相反,朱云文只是前朝降臣吕本的孙子,不会造成外戚干政灾难。
但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朱元璋是一代英雄,他的性格和毅力令人惊叹。既然他能为朱云文铺平道路,为什么他不能为朱云文铺平道路呢?即使朱云云传位,朱元璋仍然可以摆脱蓝玉等贵族,解除朱云云的外戚之忧。因此,朱元璋不可能受到淮西军事功勋的威胁,也不敢传位朱云云。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朱死后,朱成了朱元璋眼中的长子。选择朱只遵循“长子继承制”的礼法原则。
说到这一点,我不得不说一场悲剧。1378年,朱云云出生,但第二天,她的母亲王妃常氏去世。四岁的朱雄英和刚出生的朱云云成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朱元璋非常尊重王妃常氏,辍学三天,追求“敬意”王妃。
这个国家不可能一天没有主人,东宫也不可能一天没有女主人。常氏死后,东宫新女主人的来源要么是朱彪再婚,要么是吕氏和阿失宁女儿中的一个。最后,吕被纠正,成为东宫的女主人。
吕氏成为皇太子的继妃,朱雄英是长子,朱云文升级为二子,朱云文降级为三子。朱标王子于1392年去世。由于朱雄英的早逝,朱云文成为了事实上的长子。朱云文是第二个儿子。注重礼仪和法律的朱元璋自然选择朱云文为皇太孙。
[img]490325[/img]
在这个过程中,最悲惨的孩子是朱云通。根据礼法制度,朱雄英死后,他是一个标准的长子。皇太孙的位置是他的,但谁让他的母亲早死呢。
更可悲的是,元朝的朱云云原本比吕氏和朱云文高,但常氏死后,他迅速开始下降,甚至成为吕氏的眼中钉。此外,随着朱元璋清理蓝玉等亲戚,朱云云的地位一次又一次地下降,估计情况的困难是不可想象的。
朱允继位后,封朱允为吴王,封杭州,当时正在削藩的朱允怎么能让朱允就藩,朱允一直留在南京。朱棣靖难以成功后,身份非凡的朱允再次成为朱棣眼中钉,迅速被降级为广泽王,移居漳州,不久召回北京,废为普通人,圈禁在凤阳,1417年去世,享年39岁,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朱元璋为什么选择他为继承人,而不是朱标的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