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距离,另一个是金朝的重点不在西部地区。此时,金朝最大的目标是南宋。虽然辽朝已经死亡,但一路逃到西部地区的耶律大石根本不会对金朝构成任何威胁。金朝坚持“穷寇不追”的原则,专注于南下与南宋争夺江南之地。
[img]491127[/img]
(带领军队向西域扩张的耶律大石)
西辽的创始人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代孙。在他生活的时代,辽朝日益衰落,内政皇位争夺激烈,党争不断,外部女真族崛起。辽朝无法抗拒,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当时,耶律大石正在辽朝末代皇帝天龙皇帝那里工作,他也是这样一名武官。
北宋一直致力于收复燕云十六州。自然,我很高兴看到金人和辽朝想杀人。为了表达合作意图,北宋还与金朝建立了海上联盟,派兵与金朝共同摧毁辽朝。在内外交困境下,辽朝末日即将来临。此时,虽然耶律大石有一颗为国家服务的心,但单靠自己的力量仍无法挽回衰落,辽朝即将灭亡。
耶律大石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奔跑,但此时辽朝的领土大部分已被金朝占领。1124年,耶律大石在蒙古可敦城称王后迅速向西、向西、漠北、中亚等地扩张。凭借契丹人的勇敢和善战,它在1132年在叶密城登基,成立了西辽。
[img]491128[/img]
(西域)
耶律大石在西辽建立的同时,依然不忘光复辽国。他一边继续向外扩张,一边准备东征金朝,一边试图恢复辽朝在北方的统治。1134年3月,耶律大石在不血刃吞并东部喀喇汗王朝后,决定主动攻击金朝,发动7万骑兵誓言向东征金朝。这一次,东征辽军翻山越岭行程万里,但只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对金朝没有威胁。历史记载,西辽东征金朝是“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归还”。
历史上,金朝曾两次西征西辽,第一次西征很快就被耶律大石击退。这一次,西辽主动组织东征,这让金朝统治大为惊讶,也引起了对西辽存在的重视。1135年,继位的金熙宗命大将粘罕再征西辽。粘罕率领10万金军进入沙漠后,由于缺乏方向感,不熟悉西部地形,多次遭到西辽伏击,双方日夜战斗。由于万里行军,金军粮草断绝,严冬时节,金军人马冻死了不少。此外,当时在军中担任副将军的契丹外家得知父亲、兄弟、妻子都在西辽军,于是带领下属起义。在西辽军和起义军的攻击下,金军大败而归,金朝第二次西征再次以失败告终。
[img]491129[/img]
金朝的两次西征都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距离很远。金军对西域地形不熟悉,长途作战和粮草运输困难,使金军无法打持久战。在耶律大石的一边,我们也可以看到金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积极的硬杠实力明显不足。因此,他采取了“养兵待时动”的既定政策,注重与民休息,积极巩固边防。同时,他派人开展外交活动,争取金朝的敌人,这与南宋和西夏有关。
除了上述原因外,金朝还有另一个原因不容忽视。此时,金朝正在全力对付南宋。金朝在1125年摧毁了辽朝,两年后发动了靖康之变,摧毁了北宋。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它甚至摧毁了辽朝和北宋两个大国,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对于金朝的统治者来说,这可以说激发了他们南下摧毁南宋的野心。
对于金朝来说,西夏并不害怕,更不用说当时的西夏大臣属于金朝了。真正让金朝统治者不安的是南宋占据了江南半壁河山,拥有丰富的沃野。只有吞下南宋,剩下的西夏才会变得孤独。西夏去世后,失去西夏屏障的西辽自然岌岌可危。届时,金军将从西夏征服西辽,世界将回归金朝。
[img]491130[/img]
西辽对金朝不构成威胁,但金朝很难灭亡西辽。西辽远在西域,鞭长莫及。然而,金朝旨在灭亡南宋和西夏,实现世界统一,因此它允许西辽的存在。
辽国灭亡耶律大石建立在西辽 为什么金国会放任西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