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曹丕、刘备先后称帝,孙权为何迟迟不称帝?

220年10月,汉献帝被迫退位,曹丕称帝,建立曹魏政权。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历史上称蜀汉。然而,孙权并没有称帝,而是在222年接受了曹魏的册封,成为了吴王。直到229年,孙权才登基称帝,刘备已经死了6年,曹丕也死了3年。那为什么孙权没有成为皇帝,这背后隐藏着什么鲜为人知的东西呢?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在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的情况下,孙权本可以选择称帝。当时他占据了长江中下游,综合实力甚至比刘备还要强。孙权虽然没有称帝,但222年10月建立了年号。按理说“改年,正服色”是称帝的节奏,说明孙权想称帝,但他有顾忌,建元而不是称帝。

[img]491533[/img]

首先,避免两行作战,减轻军事压力。219年,孙权袭击荆州,杀死关羽,与刘备的盟约破裂。之后,曹丕称帝,孙权再次写信,“卑辞奉章”,并被送回禁令。当时,曹魏大臣刘烨看穿了孙权的尝试。他认为孙权“外有强寇,众心不安,担心中国会利用他的挑衅。因此,他委地求助,一个是中国士兵,另一个是假中国的援助,他怀疑敌人的力量。”

222年6月,鲁迅在夷陵战役中击败刘备,孙权获胜。然而,曹派不断敦促孙权交出人质,导致关系破裂。一开始,孙权并没有真正成为一名大臣。在与曹魏关系破裂的同时,主持蜀汉国家政府的诸葛亮调整政策,恢复与苏州的关系,双方再次形成联盟。孙权再次解决了两行作战的风险。

第二,孙权自身实力不足。临死前,孙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在两陈之间,与世界竞争,清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保护江东。我不认识清人。”也就是说,孙权在开拓领土、争夺世界方面不如孙策,但孙权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可以任命贤明,保护基础,也就是说孙权是守业者,而不是先锋。

一旦你成为皇帝,你就会向世界展示你夺取世界的野心,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他力量的攻击。孙权坐在江东,始终遵循划河治理的原则,并没有积极向北方使用军队。孙权心理学很清楚,以他的能力和力量,很难赢得世界,他的目标是统治一方。孙权就像勾践一样,一直忍受,直到没有危险,他才公开成为皇帝。

第三,东吴的内部整合。田余庆先生曾经说过:“孙权没有回来。除了山越不安、外敌威胁等一般原因外,我认为他不再像曹操那样害怕名字和自我约束,而是等待江东政权进程的完成。”。如果孙权想要稳定政权,他必须得到江东士族的支持。他想整合江东士族的力量,让他们支持自己的政权。只有这样,他才能稳定王位。

229年,47岁的孙权登基称帝,改元黄龙。诸葛亮排众议,派魏伟陈震庆祝。双方还再次结盟,划分了曹魏的领土,“徐、豫、幽、青属吴,凉、冀、兖属蜀,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然而,这一计划并没有实现,魏、蜀、吴都没有统一,而是被西晋取代。


曹丕、刘备先后称帝,孙权为何迟迟不称帝?曹丕、刘备先后称帝,孙权为何迟迟不称帝?

,,,,,,,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

  • 东吴四英将军之一:鲁肃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物?
  •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每个人都认为鲁肃是一个胆小的人。在草船借箭和东风舌战群儒家思想是诸葛亮的追随者,在单刀会议上是...

  • 揭秘: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放弃曹操孙权?
  • 为什么诸葛亮选择刘备放弃曹操和孙权? 简介: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中央电视台100个论坛的著名演讲者易中天的观点是:诸葛...

  • 为什么刘备看不起优待自己的刘巴?刘备怎么想?
  • 根据常识,由于刘巴选择离开自己,阻止刘备进入四川,刘备自然应该感激和报复,杀死刘巴。但刘备没有。刘备进入四川后,为了...

  • 刘备为什么一辈子逃跑:刘备接受衣带诏书后为什么潜逃?
  • 为了除掉曹操,汉献帝被曹操绑架,秘密发布了衣带诏书,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操。刘备接受衣带诏书后为什么潜逃?为了...

  • 为什么孙权喜欢偷窥?陆续偷窥吕蒙、鲁迅等人起卧
  • 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培养的高级将领,也是东吴的一流统帅。孙权和吕蒙经常被称为兄弟。关羽进攻樊城时,吕蒙亲自策划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