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魏武卒为何在吴起离开后解散? 魏国不能养活这支军队吗?

魏武卒和吴起,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魏国是战国时期最早变法的国家,曾经使魏国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国家。后来商鞅去秦国变法,可以说是照搬了魏国的变法,商鞅是魏国人。魏国强大,早期也是名将云集,比较有名的吴起、乐羊,以少胜多,打秦国几乎灭亡。魏武卒的整个体系需要强大的国力来支撑。吴起在魏国只能养5万是有原因的。此外,魏武卒一个人当兵,全家免税。对于当时的环境来说,要多少钱?庞涓打完魏武卒后,魏国很难重建魏武卒,这也标志着魏国霸权的结束。

[img]489910[/img]

当时的兵基本上是半农半兵。农忙时务农,闲时训练,武器装备自备。魏武卒可以说是第一支职业军队。军队的一切都是为战争做准备的。魏国几乎全国都在努力支持这支军队,就像职业vs业余赢不赢一样。古代战争讲的是一种士气,一万人站在那里,一千个人可能会分散。牛掰的军队都是那种承受伤亡能力超强的军队。当然,这与职业水平有关。临时吸引的农民不仅身体素质差,而且没有战斗意志。

[img]489911[/img]

魏国强大后,不仅对韩赵,而且对秦,这种死手,只要能战斗,但不幸的是,没有战斗,问题不是魏军队和国力,而是错误的战略方向,战略指导政策,摧毁秦,不会引起强劲反弹,然后对韩赵,在此期间不能与楚作战,尽量保持内部消化的力量,等到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开启统一战模式,这样就不会四面树敌,无故消耗国力。

[img]489912[/img]

春秋时期没有长期大规模的常备军队,魏武卒和秦锐士也是如此。一旦大规模常备,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大量最优质的劳动力无法参与生产。一旦长期常备,就会拖垮整个国家。春秋时期的战争大多是不连贯的战争,一年一战不影响春耕秋种。春秋是典型的农业文明,以农民兵为主。在生产力大幅提高之前,常备军队很难长期存在。变化是商鞅变法后。主要是从春秋到战国初期,所有国家的军队基本上都是原春秋的老式军队。魏国首先开始选择中风和新训练。与其他国家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当所有国家都这样做时,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img]489913[/img]

魏武卒有局限性。首先,魏变法的结果几乎都被吴起的魏武卒吃掉了。魏武卒在战争中获得的几乎所有土地都被用来支持魏武卒。这时,当魏武卒取得巨大进步时,它自然会像滚雪球一样生长,但如果人们不是神仙,需要修复,他们就会输掉战争。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失去的是全国赔偿,这是魏武卒亡国士兵的由来。局限性和缺陷太大。

[img]489914[/img]

魏武卒衰落的原因与唐之府兵崩溃的原因相同,所有与土地有关的兵制最终都会因人口增长和土地减少而崩溃。魏武卒只要当选就会给土地,而魏武卒装备出征的口粮,日常训练的消耗都需要自己准备。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当时的耕作条件下,支持魏武卒的土地应该是500亩(春秋战国时期大多实行轮作耕种)。魏武卒立功后,还将获得土地奖励,包括这些奖励土地可以继承。

[img]489915[/img]

吴起的军事制度改革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没有更多的土地来招募更多的士兵,这也是魏武卒全盛时期约5万人。而且魏武卒也不是吴起出走后就不行了,魏惠王时期魏国还是比较牛的。事实上,魏武卒和府兵制一样。明军户卫所制一开始,土地可以支撑军队的成本,军队在世界上是不可战胜的。后期,当家庭人口增长时,他们会崩溃。


魏武卒为何在吴起离开后解散? 魏国不能养活这支军队吗?吴起离开后为什么魏武卒解散了? 魏国不能养活这支军队吗?

,,,,,,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

  •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子是孔...

  • 解密:先秦墨家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的?
  • 墨子是先秦王子中罕见的农民思想家。他深刻的理论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体现在逻辑哲学上。他的话往往从小到大,甚至是类比...

  • 中国阿Q精神的鼻祖是谁?孔子的儿子孔鲤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些“阿Q”情结。鲁迅发现了这个“真理”,率先获得了文学版权,比如匕首射击,刺伤了许多人隐藏的心:“哦...

  • 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孔子高徒卜商生平介绍
  •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44岁。以文学著称,以孔子论《诗》为特色,孔子称赞:“商人可以说“诗”已经走了。”在孔门弟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