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相信很多人都停留在充满活力的初唐和前所未有的盛唐时期,对唐朝的记忆和印象。也许我们愿意看到辉煌时代的结束,我们中的许多人忽视了中唐和晚唐。从618年到907年,唐朝有289年的历史,在安史之乱之后,持续了150年。也就是说,我们忽略了唐朝至少一半的时间。所以们就来深入盘点一下,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持续150多年!
[img]489746[/img]
1、朝廷的活力依然存在
安史之乱后,朝廷中央的实力大大削弱,因此地方藩镇的节度开始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尽管情况不好,但中央朝廷的活力依然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安史之乱始终位于帝国北方,终究未能影响江南财富之地。不得不感谢死守遂阳的张巡,全城都达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只是没有让叛军踏入江南地界一步!
由于主要财富场所没有被战争破坏,为了避免北方战争,大量人口逃往南方,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的发展。南方的税收通过大运河运输到朝廷中心,朝廷可以不断获得“血液回流”。这样,中央政权自然可以通过江南的财富重建自己的核心力量,然后维护自己的制度来抑制藩镇。
[img]489747[/img]
2、藩镇系统之间的微妙平衡!
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和制衡,明目张胆的吞并尚未完全出现。
此外,朝廷中央政府仍然可以得到很大一部分附属城镇的支持,其中东南附属城镇提供财政支持,边境附属城镇负责对外作战。中原附属城镇的作用是遏制河朔、屏障、沟通江淮。国家整体秩序仍处于逐步恢复状态。
然而,这种回复状态极其缓慢,往往伴随着中央政权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艰难博弈!
[img]489748[/img]
3、长期吃饭睡觉打藩镇!
在接下来的中唐时期,唐朝皇帝每天做三件事,包括吃饭、睡觉和打藩镇。毕竟,如果他们都想恢复唐朝朝廷过去的荣耀,如果他们想集中精力,他们必须削弱这个地方。例如,为了镇压不满的藩镇,唐朝宗亲自组建了震惊世界的神军!
下一步,德宗和顺宗也越来越可靠,削弱了当地的藩镇,拉拢了它们,打服了它们。一时间,中央政权的权威又开始蓬勃发展。唐宪宗继位后,基本上把局面拉了过来,各地的藩镇都收拾得很顺从。
其中,河北最傲慢的河朔三镇直接为他服务;吸引山东、河南的藩镇震慑河朔三镇;西北陕甘等地的藩镇抵御吐蕃和维吾尔族;最后,依托忠诚度最高的江南藩镇,为朝廷持续输血。
这样,整个局面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局面,即藩镇相互制衡,中央政府逐步扩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宣宗时代的“小太宗”。国家几乎有中兴的迹象。世界称之为“贞观遗风”。
然而,历史并没有给大唐再塑辉煌的机会!
[img]489749[/img]
一方面,随后的懿宗、西宗、昭宗等人远远不如他们祖先那么有才华,另一方面,由朝代支持的宦官集团开始逐渐扩大和失控。使原本用于制衡武将的宦官集团反过来控制军事权力,然后逐渐架空皇帝。
与此同时,黄巢起义爆发了!农民军的暴风雨彻底摧毁了大唐脆弱的秩序。当秩序不复存在时,各地的藩镇再也不受朝廷的限制,剩下的只是野蛮的竞争和淘汰,大唐从此彻底滑入深渊..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是什么?为什么还能持续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