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司马绍和余亮,大家会怎么想?以下是相关历史事迹的介绍。
公元316年,前赵匈奴大军攻破长安,西晋灭亡。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是晋元帝。东晋可以建立,全靠王导、王敦等南北世家大族的支持。在司马睿成为皇帝之前,他仍然听从王导的话。司马睿成为皇帝后,他想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权贵势力,但结果加剧了与权贵的矛盾,导致王敦兵发生变化。在王敦之乱中,司马睿死于恐惧。公元322年,司马绍王子继位为晋明帝。只有晋明帝才能在东晋有所作为。晋明帝重用贤臣,迅速平定王敦之乱,但不久,公元325年,27岁的司马绍病逝,5岁的司马衍继位。司马绍死前,将辅政大权交给了国叔哈莱姆。司马绍这样安排背后的事情,显然是想利用外戚的势力来约束王导等世家大族的势力,从而达到平衡政权的目的。然而,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余亮的才华并不好,甚至可以说他更像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熊海子”。
[img]489999[/img]
王导执政时,实行优容世家政策,导致东晋初年政治腐败、官员腐败、豪强兼并、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于亮执政,反其道而行之。他提倡法治,提倡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因此遭到了世家大族的反对。尤其严重的是,余亮与地方势力的矛盾不断加剧。历阳内史苏峻自以为是,手里拿着强兵,不把余亮放在眼里。他私自招募了历阳的死徒,扩大了军队。为此,余亮派文桥任江州刺史,都督江州诸军事,守卫武昌,监视荆州方向。然后,他安排了修建石城的工事,加强了首都的守卫力量,防止了突发事件。
混乱首先发生在首都。司马宗从左卫将军的重要职位下台后,他抱怨并试图摆脱余亮。余亮率先以谋反罪杀死了司马宗和他的同伙。司马宗的一名下属边明逃到历阳去找苏军。余亮命令苏军交出人民,苏军拒绝接受命令。余亮借此机会将苏军调到朝鲜,以夺取苏军的军事权力。苏军多次拒绝服从。最后,他别无选择,只能与祖先合作造反。
[img]490000[/img]
咸和两年(公元327年)10月,苏军起兵。江州刺史文桥听报道,要求带领军队去救援。队伍还没出发,于亮来信停止说:“我比历阳更担心西部边境,不能越过雷池。”于亮不允许文桥越过雷池东向,但他不能放心陶侃。与此同时,三吴将军要求派兵保卫建康,于亮拒绝了。
叛军主动进攻,但余亮采取了消极防御。有人建议王导:“要派兵迅速切断阜陵,坚守江北当利等渡口,在敌寡我众的情况下,一战胜之。如果敌人没有到达,我们可以强迫日出;如果我们不进攻,敌人将首先发动进攻。这是先声夺人,机不可失啊!余亮认为建康固若金汤,苏俊绝不敢直接入侵建康。然而,当于亮还在自我陶醉的时候,苏军部将韩晃、张健袭击了东晋囤积大量食盐、大米的姑姑,直捣慈湖。余亮得到报告后,不停地抱怨。只有这两列,可见于亮执政治军都没有能力。
后来,苏军攻入建康城。余亮知道大势已去,不在乎当皇太后的姐姐和小侄子。他急忙对服务员钟雅说:“请在这里做点什么。”
[img]490001[/img]
钟雅看到余亮要离开自己制造的烂摊子,临阵逃跑,怒气冲冲地说:“大梁断了,房椽倒塌了,这到底是谁的责任?”
余亮别无选择,只能厚着脸皮说:“今天的事不用多说了,你等我回建康吧。”然后,他赶紧和弟弟余毅、余条、余翼一起跑了。
余亮等人刚在河边登上一艘小船,敌人也赶上了,双方混战。于亮左右开弓,匆匆忙忙,竟然不小心把自己船上的舵手射死了,船上的人一时惊呆了,慌慌张张地想跳船逃跑。余亮反而冷静下来,他一动不动,自责地说:“这双手怎么能用来杀贼呢!“所有人的情绪都安定下来,最终脱险了。也许余亮说:“这双手怎么能用来杀贼!当时,他也醒悟了,明白自己根本不是管理国家的材料。
司马绍临终前想借余亮牵制世家大族的势力,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