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皮山国是汉人建立的?

说到皮山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所谓“西域三十六国”,其实并不准确。秦末汉初,大小50多个国家活跃在广阔的西域(主要指现在的新疆)。随着相互作战和吞并,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有36个国家,历史上被称为“古西域三十六国”。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西域,开辟了汉朝至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这意味着“开通大道”。张骞让汉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地区。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司马迁对张骞“凿空”的评价并不准确。此前,“汉族”已经踏足西域,在西域的36个国家中,甚至有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国家。

西域是汉朝定义的

汉朝对西域的认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大致分为张骞出使前后。

张骞出使前,汉朝不了解西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联系大月氏攻击匈奴。现阶段,西域实际上是“西北国”,“张骞通西域”实际上是指“张骞通西北国”。

[img]490086[/img]

张骞出使后,汉朝逐渐了解了西域。《汉书·西域传》说:“匈奴西部、乌孙南部、南北部有山脉,中央有河流...东侧以阳关、玉门隔开汉,西侧以葱岭为限”,即新疆南疆,不包括乌孙国。同时,汉朝意识到控制西域的好处是切断匈奴的右臂,不仅切断了匈奴从西域的利益,而且挤压了匈奴的战略空间。因此,在汉宣帝时期,郑吉被任命为“西域都保护”,并正式将西域纳入统治范围,而不是“盟友”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王朝对西部地区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明朝认为西部地区是敦煌以西到阿拉伯半岛的总称,包括中亚和西亚。对西部地区的不同理解反映了国家实力和战略的变化。

西域三十六国中的汉人国家

当时,根据学者的研究,新疆西部地区的36个国家如下:龟兹、雁栖、若羌、楼兰、绝世、末世、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尉犁、姑墨、卑陆、乌贪子、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而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

鲜为人知的是,并非所有这些都是“胡人”国家,而是还有一个“汉人”国家,那就是皮山国!现代《新疆图志》皮山注称:汉、皮山国土。

《汉书西域传》载:“皮山国,王治皮山城,去长安50英里,户500,口3500,胜兵500人,左右将军,左右将军,骑军翻译。东北至都护理所4292里,西南至乌拉国340里,南与天,北至姑墨1450里,西南当宾,乌拉山离道,西北通莎车380里”,可见这是一个典型的西域国家,类似于楼兰、焉拉等。

但《汉书》等史书并没有说明皮山国的起源,而是在东汉的《风俗通》和唐代的《元和姓》等文献中,描述了一个周朝家族悲惨的逃亡史,在西部皮山地区建立了一个“周人国”,最终揭开了皮山国起源的谜团。

皮山国是周人的后裔

公元前827年,早年务农经商的仲山甫,是周太王古公的后裔(也就是周公旦的后裔),后来被推荐入朝,担任周宣王卿士(如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范。从此,他以范为姓,为范的祖先。他也被称为“范仲山甫”。、"樊仲山"。

[img]490087[/img]

但100多年后,贪婪霸道的周惠王在位时,樊氏发生了剧变。樊仲皮是仲山甫的后裔,继承祖职,在周朝担任卿士。所谓“仲”,就是排名第二,范仲皮没有封地继承权。幸运的是,范仲皮地位高,被周惠王封为皮(今山西省河津市),封地为“皮氏邑”,所以范仲皮后人以皮为姓。然而,周惠王放荡不安,范仲皮为人正派。范仲皮和周惠王政见分歧,不愿再担任周朝清士。公元前664年,他逃回封国。《左传》被称为“范(仲)皮叛王”。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命郭公攻打樊国,抓回樊仲皮折磨处死。《左传·庄公·左传30年》记载:“三十春,王命郭公讨樊皮,夏日周丙辰,郭公入樊,执樊仲皮,归京师。”

樊仲皮死后,他的后代担心周惠王会继续报复,于是逃离了“皮氏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迁入豫章郡(现在是江西),另一个是逃到陕西和甘西。秦汉时期,他曾是陇西王族,另一个继续向西移动,融合了许多民族基因。最后,他来到了今天的新疆皮山县丝绸之路南道,在这里建立了皮山国家。

在广阔的西域大地上,一个实力较弱的汉人王国,就像大海中的一艘船,自然非常危险。

东汉时期,实力较弱的皮山国被于和国(印欧语系吐火罗人种)吞并,后来复立。三国时期为“皮穴国”,北魏时期为“蒲山国”。隋唐时期,皮山国再次被于和国吞并。

[img]490088[/img]

虽然皮山国已经灭亡,但人口仍然存在。直到回教(伊斯兰教)兴起,许多当地汉人才逃离了这次。《西域同文志》记载“刚开始,当地人回教后,有逃亡者,因为他们的名字”,意思是皮山人相信回教,但有些人不相信回教就逃了,但人不是物,人离开地名还在。光绪置县28年,以皮山古国名命名,即新疆皮山县。

然而,皮山国是否是周人后裔仍存在疑问,只是文献记载,缺乏正史记载。《后汉书:西域传》载道:“相望与道,一代大人数百人,少人十余人……一年之内,使多人十几代,少人五六代”。汉武雄风吹进西域后,西域贵族崇拜中国文化,不断派贵族子女到汉学习通婚,其中龟兹和雁栖最为中国化。在这种慕汉风气下,皮山国可能不会创造一个祖先起源于中国的传说,表达一颗向汉朝红心的心,寻求汉朝的关注和保护。正史不记载牵强攀附祖先的说法。

如果皮山国是否由汉族人建立,仍有一些争议,那么南北朝形成的“高昌国”可以肯定地说,汉族国家的根源在于西汉时期发展西域的遗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他们最终在南北朝形成了一个国家,但140年后,他们被唐太宗派侯君集消灭了。

总之,至少在2000年之前,新疆就已经有汉人住在这里,远远早于我们的想象。据说西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空谈。


为什么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皮山国是汉人建立的?为什么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皮山国是汉人建立的?

,,,

  • 东汉外交家班超简:简述班超越使西域的故事
  • 简介:班超使西域30年,恢复东汉朝廷对西域的统治和中西交通,继续发展东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在西域出使期间,派甘...

  • 外交家甘英为何出使大秦?甘英最远出使到哪
  • 甘英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是当时的汉朝大将西域都户班超的属吏,后来跟随班超转战西域。公元97年的时候,班超派遣甘英出...

  • 两汉两大外交官:张骞出使西域,参军超级
  • 点背的张骞 为了反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到西域,到达大月氏等国,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地图上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

  • 班超西域传奇:汉朝衰弱前最后的辉煌时期
  • 每个人都必须记住班超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参军”的故事。但是班超在“参军”之后做了什么,教科书就不再说了。告诉你,班超老NB...

  • 张骞简介 丝绸之路开拓者是中国汉代优秀的探险家
  • 张骞 (?~前114)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建元年(前140)汉武帝为郎。武帝想与大月氏(即月氏)联合攻击匈奴,张...

  • 李陵和苏武有什么故事?李陵的后人有多少?
  • 李陵后裔 虽然李陵投降匈奴,但他在匈奴生活了20多年,直到死亡。不会让人怀疑将军是否有后裔。如果是这样,这些人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