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战国时期的韩国吗?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说到战国七雄,我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秦国最终统一了其他六国,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但是为什么秦国在摧毁其他国家时选择第一个摧毁韩国呢?秦国第一次摧毁韩国的原因是什么?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对此非常好奇,对吧?
[img]488360[/img]
首先,秦国的“远近攻”战略
首先,韩国也与远交近攻的策略直接相关。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任用范钰为相,并积极推行范钰的“远交近攻”战略。据介绍,远交近攻先把斗争重点放在附近的三晋,即韩国、魏国、赵国,暂时不顾遥远的齐楚,从而“得寸就是王之寸,得尺就是王之尺”,破坏山东六国之间的“合纵”战略。在此背景下,在秦灭六国之前,韩国的大部分领土已经落入秦国手中。换句话说,对于战国末期的韩国来说,其领土甚至不到巅峰时期韩国的三分之一。所以,在攻击韩国的过程中,秦国只需要付出很少的兵力,就能实现韩国的目标。此外,消灭六国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为了鼓舞士气,自然要先做哪个软柿子手术。
[img]488361[/img]
第二,韩国“四战之地”的区位
战国末期,韩国是一个地位重要的国家。它有相当明显的地理优势——战国时期,“世界上所有强大的弩都来自韩国”,它生产的大剑是“陆断牛马,水截鹅雁”。也就是说,韩国的地理资源使其成为七国的武器制造基地。然而,地理环境的优越性并不意味着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韩国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中最小的地图,位于秦、齐、楚、魏等强国之间。邻国利益关系爆发军事冲突并不少见,更不用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无义战”了?@ 韩国属于“四战之地”,这也导致了“战国战争莫如韩”。事实上,归根结底,这一原因是韩国与秦国直接接壤,阻碍了秦国向东进军的步伐。
[img]488362[/img]
三是地理位置
韩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秦国在攻击山东六国中的其他诸侯国之前,必须先消灭韩国。对秦国而言,东出中原时,一般需要从函谷关出发,才能进入中原地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堆村的函谷关,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位于“长安古道”附近的黄河岸边,函谷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因关在峡谷里,深险如函而得名。而且在函谷关东侧,正好是韩国的疆域。在此基础上,如果秦国不消灭韩国,韩国可以派兵切断或骚扰秦军在秦国进攻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等诸侯国时的后勤补给。在古代战争中,一旦后勤补给被切断,即使秦军再次勇敢,粮草也会稀缺分散。
为什么秦国在统一世界的过程中先对韩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