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季康吗?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你是怎么认识季康的?竹林七贤还是广陵散?还是高门子弟,长相出众?
进山采药,漂浮世界,拒绝接受官员,愿意锻铁,生死一线,广陵绝响。季康是魏晋风格的代名词。他的灵魂隐藏在优雅和放松的骨骼之外?
[img]487741[/img]
魏晋时期,朝代发生了变化,政权不断盈利。曹睿死后,司马氏杀死了同样是辅政大臣的曹爽,独掌朝政,多次废除或杀害曹氏子孙。
魏晋南北朝乱世以此闻名于世。
季康生逢其时,作为门阀家族的后代,从小就受到极其优秀的教育和艺术的影响,年少有才华。
他年轻时接受过正统的儒家教育,但成年后,季康逐渐崇尚道家,炼药服丹,积极养生。
在养生方面,庾康颇有见解。庾喜在《庾康传》中说:
康性好吃,经常采皇上药,认为‘神仙禀之自然,不是积学造成的;至于导养得当,以尽生命,如果安期,彭祖之伦,可以善求而得。
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当时朝政变迁,风雨飘摇,人命如草芥,朝不保夕,因此,人们特别珍惜生命。
当时有两种极端思想:“修仙求道求长生”和“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
季康信奉道家,但认为修仙证道真的遥遥无期,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好好保养,还是可以活得比彭祖好。
基于此,他提出了“形神共养”、“去欲”、“养之以和”的养生思想。
所谓形神共养,不仅要注意身体的保养,还要注意精神的摄生,使身体强壮,精神饱满,身心协调发展,从而保持健康长寿的生命。
所谓去欲,就是克制人的欲望。这与儒家一直倡导的守礼去欲不同。季康更倾向于“节欲”,即合理释放欲望。
所谓养之和,是指“被天与自然”、“浑然与万物和谐”,“内外统一,天人合一”。这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养生方法,强调“得意”。
此外,庾康还提出了音乐养生的概念。《养生论》说:
蒸灵芝,润李泉,黎以朝阳,慢以五弦.
这在之前的养生论中从未提及过,即使在今天也很有道理。
[img]487742[/img]
除了在养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季康在音乐和文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蓟康在音乐方面有着非凡的造诣,在音乐欣赏方面有着广泛的领域,包括清角、古代名曲《清微》也听过《东武》《太山》《鹿鸣》等当时的调子。
向秀在《思旧赋》中说:
“季博综技艺,丝竹特妙”
季康曾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叙生平志向:
“愿守巷,教育子孙,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业。”
而他与音乐的传说总是离不开千古名曲《广陵散》。
季康一直拒绝司马集团的拉拢,被人害怕,恰逢吕氏兄弟,季康参与其中,被钟会陷害而死。
行刑前,见时晨尚早在刑场上激动地演奏了《广陵散》,并感叹道:
袁孝尼(袁准)曾向我学习过《广陵散》,我常常吝惜却坚持不教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
生死如此平静,令人叹为观止。《广陵散》也是季康的名声,成为风骨之曲。
[img]487743[/img]
季康的诗也像他人一样,表现出对自然的执着追求和悠闲世界的豁达情操。
被钟会陷害后,季康愤怒地写下了《幽愤诗》:
“采薇山阿,散发岩秀。永啸常吟,颐性养寿。
刘戬的《文心雕龙》曾经评论季康为:“季志清峻。”的确,笑傲山林,颐性养寿,应该是季康的理想抱负,但却注定与乱世不容。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季康的生活既矛盾又痛苦。这种矛盾和痛苦集中在他的哲学上。
魏晋时期对名教与自然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名教本于自然”,即自然为母,名教为子,另一种是“名教即自然”
什么是名教?即儒家。什么是自然?即道家。
除了两种思想之外,季康还提出了“越名教让自然”的哲学思想。
同时,季康也把自己的思想贯穿于生活的言行中,尽力批评名教,贴近自然。
他提出“不是汤,而是薄孔”,并大力攻击名教的虚伪。认为“六经”已经成为人们自我发展的枷锁,所谓的儒家大纲往往只是少数人约束大多数人的自然工具。所谓的仁慈、正义和诚实只是一种竞争和虚伪的遮羞布。
庾康对名教的批评已达到极致。那么他是一个坚实的儒家反对者吗?恐怕不一定。
季康对名教的强烈批评并不是来自儒家思想本身。即使他声称自己是放荡的,事实上,他也遵守礼仪。更重要的是,他在自杀遗书《家庭戒律》中警告子孙后代追求礼仪。
这种强烈的情绪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激烈斗争。
曹魏时期,这样的统治集团实际上符合历史发展。但司马代魏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集团,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度,官僚集团的选拔仅限于贵族门阀,党同伐异。
而司马氏号称以“孝”治天下,却行窃国乱权。名教成了司马氏的统治工具,也成了司马氏争权夺利的遮羞布。
季康讨厌这种不同的司马统治。除了拒绝接受官员,嫁给曹氏家族的女儿,他还大力攻击名教,抵制司马统治,表达自己的不满。
王荣在《世说新语·德行》中说:
“二十年来,我从未见过它的喜怒哀乐。”
刘孝标注《嬷康别传》:
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喜怒不寄于颜。众所周知,王睿冲在襄城,面数百人,没有尝到他的疾声朱颜。这也是方中之美,人伦之胜。
这足以说明季康的个人修养和仁义道德。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
魏晋时期,崇拜礼教的人似乎很好,但他们真的破坏了礼教,不相信礼教。表面上看,他们破坏了礼教,但实际上他们承认了礼教,太相信了。
[img]487744[/img]
季康仍然是儒家思想的坚实信徒,但他以大力反驳儒家思想而闻名。司马践踏了儒家思想,但大力推进了儒家思想。这就像魏晋时期一样混乱和颠覆。
季康转而崇拜黄老之学,对政治和社会极度失望。
对现实无能为力,庾康也只能寄情山水,娱乐钢琴托志。
也许正如儒家所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季康无法改变社会,只能致力于寻求更好的自己。
“内不愧心,外不辜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季康提出。
这体现了季康追求修身养性、健康纯洁的人格理想。
季康也坚持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致力于将儒家的善与道家的真相融为一体。
季康:魏晋风骨的代名词,他真正的灵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