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一段。康熙皇帝临终前,各方势力都在做最后的努力,纷纷展示自己的看家能力。四哥胤祯也不例外。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十三弟的圈禁,让他去丰台营派兵。
事实证明,胤祯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在丰台大营军队的保障下,胤祯顺利继位为帝,为雍正帝。那么这个时候问题来了。丰台大营是什么样的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
[img]487213[/img]
图片:丰台大营士兵的剧照
一、雍正帝登基的依靠
1、真正的丰台大营
丰台大营是清朝保卫国家首都的精锐力量。它的主官是丰台大营的主任,皇帝亲自任命,只对皇帝负责。顾名思义,它被命名为丰台大营。它最初是八旗军的精锐驻扎地。后来,它慢慢地整合了选拔,成为保卫国家首都安全的主要军事力量。
丰台大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主要职责是确保皇权的稳定性。从监督到士兵,大营只听皇帝的命令。除了皇帝,没有人有权擅自动员丰台大营,这里也长期处于战备状态,从管理到训练都比其他军队强。
至于丰台营地有多少军队,历史资料一般有三种不同的解释。首先,据说12营的兵力驻扎在丰台营地,每个营地有500多人,共有6000多人;其次,据说丰台营地内外共有4万兵力;@ 丰台大营总兵力约2万至3万人。
就这三种说法而言,大辉个人认为最后一种更可靠,成千上万的人包括步兵、骑兵、火器部队等,是一支体系完整、战斗力强、等级严格的精锐部队。
[img]487214[/img]
图片:八旗军精锐剧照
2、龙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
这里需要说的是,《雍正王朝》中胤祯的登基与历史上记载的有些不同。事实上,他成功登基的大部分功劳不在丰台大营,而在龙科多领导的步兵领导衙门。在影视剧中,尹详拿着令牌去丰台大营铲除八爷党,然后回到北京秦王。
事实上,康熙去世前三天,雍正被安排去祭天。康熙去世时,他根本不在身边,十三兄弟被关在宗人府里。在康熙生命的最后一刻,除了一些王子和孙子,还有一个人是隆科多。
康熙皇帝死后,隆科多关闭了首都九门,封锁了整个紫禁城,也就是说,即使十三兄弟被释放,此时也很难去丰台大营。
[img]487215[/img]
图片:康熙去世时,隆科多在旁边伺候剧照
十三兄弟的贡献在于雍正帝上位后,他率先跪下来崇拜和建立新君,表现出作为王子的态度,在支持雍正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上位的整个过程中,隆科多对雍正的帮助最大。
当时,龙科多的职位是步军领导衙门都是九门督察。现在他说北京驻军指挥官和北京公安局局长是第一个负责北京和皇宫防务的人。
他的步兵衙门里有3万多人,当时都服从隆科多。这是丰台大营的力量。虽然他们的战斗力远不如丰台大营,但更适合城防治安管理。更重要的是,他们离宫殿更近。
[img]487216[/img]
图片:步军衙门士兵的剧照
二、丰台大营的真正作用
1、变化的关键时刻
无论雍正用什么样的方法登上皇位,其实都与隆科多有直接的关系,@ 隆科多是康熙临终前唯一一位在场的外臣,除了宗室血亲。他对康熙的安排非常清楚。
@ 康熙皇帝死后,他立即关闭了北京所有的大门,并下达了为期7天的戒严命令。在这种环境下,只有隆科多能在北京顺利进出。
最后,康熙皇帝在死前召雍正到昌春园。不幸的是,雍正没有及时回去。当他到达昌春园时,康熙皇帝已经去世了。在过去的十个小时里,只有隆科多能和雍正说话。康熙皇帝去世后,我们不知道隆科多宣布了自己的生命还是圣旨,雍正和隆科多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
此时,丰台大营很可能是隆科多对首都的戒严,无法第一时间得知康熙皇帝去世的消息。雍正帝登基后,尘埃基本落定。按照惯例和制度,丰台大营一定会宣誓效忠新皇帝。毕竟皇帝的身份是调动丰台大营最好最直接的证据。
[img]487217[/img]
图片:胤祯登基是雍正帝的剧照
2、震慑将军王
那么丰台大营在雍正登基上没有任何作用吗?当然不是!丰台大营的精锐军队保证了十四王子尹不敢轻易起兵谋反。康熙晚年,对雍正上位压力最大的王子不是王子,也不是八哥,而是同父同母的老十四。
康熙皇帝临终时,他带着10万军队在西北地区作战。后来,他听说他的哥哥银珍登基了,非常生气。他想带军队回北京夺权,但他的手下给了他三件事。
首先,他的哥哥已经是今天的皇帝了。他名副其实。你想回去夺位吗?士兵们愿意吗?第二,现在西北军的粮草材料都在陕甘总督年羹尧的控制下。他是雍正的直系,不利于西北军。
@ 即使西北军队在北京城下被杀,也是半年多后的事。我们的军队筋疲力尽,面对精锐的丰台大营和步兵衙门等待工作。如果此时有勤奋的王军反击,他们无疑会死。
[img]487218[/img]
图片:老十四率军剧照片:
基于这三个问题,尹琦终于放弃了叛乱,但诚实地听从了北京的安排,被他的兄弟雍正皇帝解雇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丰台大营的真正作用,对吧?虽然他们不直接参与皇权的变化,但他们是皇权最大的依赖和保障。
雍正顺利登基丰台大营 丰台大营是什么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