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战国人才的输送地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晋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强国。当时只有楚国能与之抗衡。在两国的长期对抗中,晋国一直占据上风。可见,如果晋国没有被朝中士大夫利用,晋国可能是统一全国的。三姓瓜分晋国土地后,又分为赵、魏、韩三个国家。时间转移到战国前中期。这时,魏国经过历代君主的努力,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img]483851[/img]
魏国的土地毗邻秦国,秦国的环境很差。虽然土地是许多国家中最广阔的,但人口稀少,内部贵族的力量根深蒂固,国力无法发展,经常被强大的邻居魏国压得喘不过气来。
[img]483852[/img]
魏国兵强马壮,有一段时间人才济济,但魏国君主没有把握好,导致很多有才华的人纷纷离开魏国,以至于魏国在后世被戏称为“人才输送地”。这些人才在其他国家站稳脚跟后,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原本软弱的国家成为能够与魏国竞争的强国,无疑是魏国的一大麻烦。
[img]483853[/img]
这些人才不是本地人。他们千里迢迢来到魏国,准备用一腔热血做出贡献,但等待他们多年的却是冷板凳。魏君主为什么不重用这些人才?
[img]483854[/img]
首先,无论一个国家有多强大,它的发展空间都是有限的。魏国有很多人才,导致没有空缺。庞娟成为魏国的将军,掌管魏国的军事和政治权力。当然,她不想让任何人与他竞争。庞娟骗孙斌去魏国,目的是摆脱比他更好的对手,失去双腿的孙斌,最终在齐国取得了成功,并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击败了庞娟。
除了臣子之间的排斥,魏王对人才的漠视更多。当商鞅还在魏国的时候,他只是他叔叔痤疮手下的一个门客。当他叔叔的痤疮快要死的时候,他向魏惠王推荐了商鞅,说他有才华。我死后,他可以代替我帮助国王管理国家。但魏惠王听后并不这么认为。他甚至对商鞅的才华不感兴趣。商鞅看到自己这辈子不会被魏王重用,就收拾行李离开了魏国。
[img]483855[/img]
商鞅到达秦国后,求贤若渴的秦王听说有人才来了,专门介绍了商鞅三次。得知商鞅真的有治国之才后,他直接把国家交给了商鞅管理。相比之下,两位君主可以看出秦王是多么重视人才,难怪张仪等人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魏国一直在吃老书,大臣们吃素食,害怕新人抢座位,只会盲目排挤陷害,魏王也沉浸在强国的梦中,因为推荐人才不看,周围是恶棍诽谤,为什么最初强大的魏国会灭亡?一开始就输了。
为什么后人称魏国为人才输送地? 为什么魏国君主没有重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