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王安石的变法,我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事实上,王安石为了变法两次被宋神宗罢相。宋初以后,没有宰相的职位就不再存在了。然而,他在同一个书门下担任同一个首相。在主持新政策期间,王安石两次被罢相。这两次罢相的原因是一样的吗?今天,让我们来谈谈王安石职业生涯中的两次罢相。
[img]483926[/img]
神宗害怕天变,王安石首次罢相
宋仁宗时期,王安石进士第一。仁宗和英宗的王安石要么是外出的地方官员,要么是为母亲哀悼。宋神宗即位后,他真正进入了朝廷,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宋神宗还没到位,就经常听人提起王安石。到位后,他立即让他担任江宁知府。他立即为翰林学士和侍讲。翰林学士需要在首都工作,经常和皇帝在一起。王安石上任后,他多次与宋神宗交谈。神宗非常欣赏王安石所说的“变风俗立法”,这也是神宗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最初表现。然而,他们在谈话中没有经历过具体的案例,更不用说实施新政策时遇到的阻力了。当神宗真正支持王安石变法时,面对变法带来的各种变化,神宗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反应。
[img]483927[/img]
西宁三年来,王安石担任同中书门下的平章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法,开始大规模改革运动,打压了守旧派。
王安石变法的支柱是“天变不足畏,祖先不足法,人言不足t”。他把自己的《洪范传》呈现给神宗,就是切断盛行多年的天人感应,让宋神宗明白自然现象与政治完全无关,但王安石的意图并没有在神宗那里得到明显的效果,这为他第一次被罢相奠定了基础。
[img]483928[/img]
熙宁六年冬至七年春,天下大旱,人民流离失所。许多大臣认为这是王安石的变法,激怒了上帝,上帝惩罚了北宋王朝。王安石以上古尧舜明君在位期间无法避免水灾旱灾。然而,面对三朝大臣的辛勤劝说,神宗早已动摇。王安石也看清了自己的现状,得不到皇帝的支持。变化是没有办法继续下去,所以他在书中辞去了相位。虽然神宗一再保留,但王安石已经下定决心,神宗退一步同意王安石辞去相位,但他希望王安石留在他身边,但王安石不同意。
西宁七年四月中旬,王安石宰相的位置被罢免,调到江宁知府,走来走去,王安石又回到了江宁。
[img]483929[/img]
王安石的第一次罢相是保守派利用干旱的机会批评王安石的改革理论。此外,神宗本人的意志并不坚定。他认为干旱与他治理国家的行为有很大关系。王安石听取了保守派的言论,失去了改革所需的最大支持。
相位恢复后得不到更多支持,王安石再次罢相
两次拜相期间,王安石的外调时间其实很短,熙宁七年四月第一次罢相,次年二月恢复相位,只有十个月。
然而,在王安石恢复相位后,他没有得到宋神宗更多的支持,甚至变得更少。西宁八年来,北宋北部边境不和平。契丹和西夏都在测试北宋王朝。王安石希望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神宗非常害怕,对王安石的提议充耳不闻。
[img]483930[/img]
此外,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后,他推荐吕惠卿参与政治事务。没想到这个人野心勃勃,想彻底取代王安石。因此,他也用手段抹黑了王安石,希望皇帝不再恢复王安石的相位。然而,王安石仍然恢复了相位。
王安石恢复相位后,面对吕惠卿的各种做法,他选择无视,但这加剧了吕惠卿党。为此,神宗把吕惠卿放在当地当官。吕惠卿认为这是王安石使用的手段,所以他经常给皇帝写信,诬陷王安石。后来神宗告诉王安石这件事,王安石知道后联想到皇帝对自己边境想法的不赞同,前前后后想了几天,决定辞职。神宗不断挽留,甚至誓言表达自己的真诚。说实话,真诚不是用誓言来表达的。神宗和王安石之间的信任早已不如以前了。
[img]483931[/img]
这时,王安石最爱的儿子去世了,王安石心灰意冷,再次请求罢相,神宗见无可挽留,再次让王安石去江宁任职。有人认为王安石的罢相都是太伤心造成的,其实王安石自从第二次恢复相位以来,就已经意识到自己与神宗相似,两人意见相反时增多,这不利于新政的继续实施。
举报/反馈
宋神宗不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吗? 为什么新政期间两次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