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以外的一些小国,为什么还敢称王为帝?

说到战国时期,每个人都会想到什么?以下是相关的历史事迹。

周朝以“分封制”统治世界,维护其统治基础的是严格的“礼乐”制度。然而,随着西周末周王室的衰落和周平王因涉嫌“杀父篡位”而失去威望,维持周王室共同身份的“礼乐”开始崩溃,包括“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是“礼乐崩溃”的标志。

[img]483390[/img]

早在此之前,楚国、吴国、越国就已经越过称王,而在“礼乐崩溃”之后,魏国、齐国、秦国也纷纷称王,此后巴国、蜀国、中山等国也纷纷称王。但是,无论是这些称王的国家,基本上都有强大的国力支撑,那么巴国、蜀国、中山等小国为什么要称王呢?个人认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而蜀国则比较特殊。

以“相王”的形式集体取暖,典型代表:中山国

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称王是合理的。然而,随着“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两次失败,魏国逐渐衰弱。齐秦趁机崛起。此外,本来就是南方霸主的楚国,韩国、赵国、魏国等国生存极其艰难。

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秦相游去世,受到秦惠文王高度重视的张仪出任秦相,事秦多年的公孙衍后离秦返魏。张仪担任秦相后,倡导连横战略,于是秦惠王十二年(前323年)与齐、楚会啮桑,目的是联合齐、楚,攻魏。

回到魏国后,公孙衍也分析了当时的世界形势,开始思考弱国抵抗强国的战略,然后提出了弱国纵向抵抗强国的战略。后来,陈云建议下游去燕、赵等国。就在秦、楚、齐连横的同年,公孙衍建议魏王广结其他国家保护自己。因此,在公孙衍的倡导下,魏、韩、赵、燕、中山同年互相称王,历史上被称为“五国王”。

[img]483391[/img]

“五国相王”是一个典型的弱国集体取暖。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山国本没有资本称王,但它位于其他四个国家的腹地,三晋和燕国相王不得不把它拉上来。即使齐国以中山国小不足为借口,打算联合魏、赵、燕,迫使中山放弃称王,甚至将平邑割让给燕、赵。但此时五国还是比较齐心协力的,所以齐国的阴谋还没有达成,中山国的“王”号就保留下来了。

公然破坏规则被称为王:典型代表:吴、越、巴、宋

与之前的“集体取暖”相比,这种公开的超越称王更为普遍。毕竟,“集体取暖”取决于别人是否带你去玩。称王不需要那么多条件。周天子对此无能为力。只要其他诸侯国不干预,“王”就会坐下来。

1、吴国:东南崛起后称王。春秋中期,从太伯到齐,经过十八代的发展,吴国开始在东南逐渐崛起。吴侯去齐三十六年(前586年),吴国君去世,其子寿梦即位。继位后,吴国国势日益强大,寿梦被称为王。史记吴太伯家族有载,“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周天子对远在东南的吴国来说真是太长了。虽然楚国不高兴,但随着晋国采取连吴制楚的策略,吴国在晋国的支持下不断强大。此外,楚国本身也是一个超越王者,因此吴国的“王”号也得以保留。

[img]483392[/img]

2、越国:东南崛起后称王。春秋中期,随着晋国连吴制楚,楚国局势日益紧张。为了从背后遏制吴国,楚国开始支持越国,使越国逐渐强大,开启了吴越争霸的序幕。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帮助下,吴王合鹿发兵攻打楚国,在“柏举之战”中击败楚军,攻占楚国都城。越国国君允常利用吴国后方的空虚出兵攻击吴国,这成为吴国被迫撤军的重要原因。允常在位后期,随后越过称王,《史记·越世家》引用《舆地志》说:“有越侯夫谭,子说允常,拓土始大,称王”。越国有楚国的支持,称王自然没有人阻止。

3、巴国:大家都叫王,我也叫王。西周初,巴氏族被封为子国,建于汉水上游。春秋时节,它毗邻蜀、楚、邓、庸。楚国崛起于南方后,巴楚关系日益紧张。后来,由于楚国势力大,被迫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建立了国家。此后,在长江和嘉陵江一线建立了五座都城,引发了“巴蜀世战争”。《华阳国志·巴志》有载,“七国称王,巴也称王”,意思是战国中期以后见各国纷纷称王,巴也称王。巴国虽然国力不强,但地理位置极其特殊。除了楚国,周围没有国家能对它构成威胁。另外,当时各国称王已经成为常态,所以称王之举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img]483393[/img]

4、宋国:一段时间的小霸王。宋国进入战国后,发生了戴氏(旁支)取宋事件,宋桓公被宋剔成君(宋戴公后裔)推翻,宋剔成君成君。但宋剔成君晚年,又被弟弟戴偃赶出宋国,戴偃自立为国君。宋康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戴偃开始称王为“宋康王”。后来,康王实施改革,使宋国逐渐强大,通过东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300英里;西败魏军,取二城;摧毁滕国,取其地,使宋成为“五千乘之力宋”,堪称暂时的小霸王。

蜀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从帝号降为王号

由于地理形势,蜀人与周天子的关系并不密切。虽然他们也参与了武王的战争,成为“八国”之一,但蜀王杜宇在西周初独立成为皇帝,这显然与西周的头衔制度无关。

杜宇在位期间,蜀国逐渐强大,成为西南地区的一个大国。后禅让于龟灵建立了开明王朝,被称为丛帝。后秦和蜀国为了争夺南郑而长期爆发战争。虽然后来他们夺回了南郑,但随着巴国的迁徙,蜀国传到杜尚时,由于内部不稳定和秦、楚、庸等国的压力,杜尚不得不废除帝王,改名为王。

综上所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小国称王的方式不同,无论原因是什么,周王室的衰落都是根本原因。除上述国家外,鲁国、卫国等其他国家也没有被称为国王。


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以外的一些小国,为什么还敢称王为帝?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以外的一些小国,为什么还敢称王为帝?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孙斌与庞涓谁更厉害?孙斌与庞涓有何历史故事
  • 一代奇人鬼谷子门下有两位得意门生,此二人便是魏人庞涓与齐人孙膑。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春秋战国的舞台,有...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吴起求将心切无情无义竟杀妻 被很多人所诟病
  • 如果说战国时期最受争议的人是谁,当属那位杀妻求将的吴起,吴起很牛,怎么说呢?他很有才气,别人都学一门功课,他学三门,不...

  • 孟尝君不为人知的一面:为身高怒杀数百赵国人
  •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大家早就熟悉他的事迹了。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在孟尝君光鲜华丽的外表下...

  • 揭秘:吴起究竟有何本事让中国许多朝代尊崇他?
  • 当吴起被迫离开魏国,来到楚国时,当时的楚国国君是楚悼王。他听说名满天下的吴起来楚,非常高兴,先是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