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记·廉颇林相如列传》的《杀颈之交》。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廉颇和林相如在负荆请罪后成为杀颈之交。@ 杀颈之交这个成语,比喻可以与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汉末三国时期,也有一对杀颈之交,那就是刘备和牵招。
《孙楚牵招碑》记载:“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尽颈之交。由于害怕时所忌,每自酌损,关心季孟之间。”
十几岁时是同县乐隐的学生,少年时与刘备英雄同契,成为割颈之交。中平时期,乐隐为车骑将军何苗历史悠久,牵招依然跟随,直至学成。早在刘备追鹿中原之前,他就遇到了牵招。默契相投,牵招与刘备成为了尽颈之交。然而,不幸的是,招聘最终没有为刘备效力,而是跟随袁绍和曹操,最终为曹魏长期保卫边境。而且,牵招的儿子也参加了灭蜀之战。
一
东汉末年,袁绍夺取冀州后,征辟牵招从事,并领乌丸突骑。“乌桓突骑”(也写“乌丸突骑”)是当时著名的精锐部队。东汉时期,朝廷多次征服乌桓突骑到西北攻打羌人和凉州叛军。袁绍军队还设立了“乌桓突骑督”一职,专门领导乌桓突骑兵,由牵招担任。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牵招非常善于统帅起兵,在对付北方乌桓等游牧民族方面也颇有经验。
[img]483026[/img]
当然,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官渡之战时,袁绍的颜亮、文丑、张合等人出现了,而招数并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在官渡之战中,招数很可能是在守卫北方边疆,自然无法与曹操竞争。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病逝,招数跟随袁绍的儿子袁尚。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在南皮攻灭袁谭,任招为军谋,随从征服乌丸。
二
建安十二年(207年),辽东送袁尚一级,牵招见状,十分悲痛。至于招数,虽然曹操被降职,但之前受到袁绍、袁尚父子的恩惠,自然不会对袁尚之死漠不关心。而牵招的忠诚,也让曹操十分钦佩。在汉末三国时期,忠诚无疑是一种有价值的品质,这也是关羽能在历史上出名的重要原因。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正式成立曹魏,拜牵招持节鲜卑校尉,驻扎昌平。
[img]483027[/img]
从那以后,招募继续为曹魏守卫北方边境。黄初六年(225年),曹丕打算攻打孙吴,召唤招募。然而,当招募到来时,军队和马匹已经撤退,这使得招募失去了与东吴作战的机会。对此,魏文帝曹丕拜招为右中郎将,出为雁门太守。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睿即位,招募被授予关内侯爵。
三
太和二年(228年),护乌丸校尉田宇出塞,被鲜卑首领柯比包围在马邑城,向牵招求助。对此,牵招潜行征讨,大败其军。当时牵招认为诸葛亮多次犯中原罪,鲜卑首领柯比狡猾,要提防双方的联合。许多曹魏大臣鄙视这一建议。诸葛亮所在的蜀汉与鲜卑相隔千里,两者不可能联合。
然而,在那之后,蜀汉宰相诸葛亮再次走出祁山。果然,他可以与柯比串通。兵屯石城遥相呼应,与招聘原本预期的情况正好相同,这无疑让曹魏朝廷对招聘印象深刻。通过这一事件,无疑证明了招聘在战略上也是比较有水平的。公元231年,牵招这位边将去世。长期守护边疆,牵招的名气自然无法与曹魏五子良将等武将相比。牵招死后,儿子继续为曹魏效力,并参加了灭蜀之战。
四
@ 牵弘(?-271年,安平观津(今河北武夷县)人,雁门太守牵招次子,史称其刚毅有父风。牵招死后,牵弘曾担任曹魏陇西太守。四年(263年)九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这场战争,牵弘被司马昭派去攻打姜维,后来被邓艾派去继续参加魏灭蜀之战。不久之后,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让蜀汉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至于跟随邓艾的牵弘,也立下了战功,公元264年被封为蜀郡太守。咸熙年间担任振威护军。
公元265年,西晋成立,牵弘任扬州刺史,击退东吴将领丁奉的进攻。后调任凉州刺史,秦凉之变,牵弘在平定秃发树功能的过程中战死。总的来说,对于牵招、牵弘父子来说,可谓魏晋时期比较低调的武将。特别是牵引,默默守卫曹魏边疆,可以说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陈寿在《三国志》中给出了“牵引威风远振,治边之称,次于田豫,人民追忆。”的评价。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一评价无疑非常适合牵招一生。
牵招和刘备关系很高,为什么要为曹魏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