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时期各国总能动用10万军队?汉朝以后,世界统一,能动员的兵员更少?
事实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国家和周边地区的战略环境不同。
[img]481773[/img]
在战国时期,诸侯国几乎每年都在战斗。国家一直处于吞并和反吞并的战争中,不断与周边国家作战。在这样的环境下,战争已经成为国家存在的首要任务,各国都非常重视军事力量的发展。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先军政治,当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可以算是全民都兵。一旦遇到战时,几乎所有的国内男子都被征召参加战争。
比如《诗经》中秦风无衣的记载,“是不是没有衣服?和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的矛。和儿子同仇!”由此可见,两个交谈的人平时都不是军人。君主打仗的时候,要自己准备武器、长袍、上战场,可以说是全民动员。
这样的事情在战国末期著名的战役长平战役中也有相关记载,在《史记》关于长平战役的记载中也有这样的描述。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掩盖赵救及粮食。
当时,秦国得知赵国的主力军被包围后,秦国被派往中国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赶往长平作战。可以看出,当时的成年男子甚至女子都可以在战时被征服成军队。战国时期,一个国家全力出兵的数量几乎等于一个国家的成年男子数量。
[img]481774[/img]
事实上,现代也存在这种情况。20世纪60年代,中国有一个全国训练和全民都是士兵的过程,以应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同样,一些周边地区战争风险较大的国家也规定,男性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必须服兵役几年,这样一旦发生战争,全民都可以服兵役。
但在汉代,国家统一,战争的威胁并不迫在眉睫,没有春秋战国时期,打败可能死亡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发动全国男子作战,所以显然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男子被征用,将严重影响国内生产,粮食将无人耕种,商业将停止,国家几乎瘫痪,这种做法,显然超过损失。
汉代几乎没有全民都兵的战略,汉代的军队属于国家常备兵,这与战国时期不同。
战国时期总是有几十万大军 为什么汉朝建立后调兵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