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北宋开封四周一马平川 为什么开封能成为北宋的都城?

当我们打开地图时,我们会发现开封周围没有著名的山脉和河流作为障碍。从军事防御的角度来看,这是军事禁忌,作为首都,可以说没有优势。那么,为什么开封仍然可以成为北宋的首都呢?

在我看来,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因水而有。

[img]481199[/img]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要解释清楚这四个字,说话长,看官少躁,听我慢慢说。

一、水陆冲要,运路咽喉

“水陆冲要,运路咽喉”——《白氏长庆集与韩鸿诏》

这应该从唐代安史之乱开始。安史之乱平息后,唐朝从此崩溃,黄河中下游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从那时起,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南。唐朝首都长安的粮食和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来到南方。韩愈有一句夸张但精辟的说法:

今天赋出于世界,江南居十九。

[img]481200[/img]

90%的财富来自江南。可想而知,它的重要地位。然而,从江南到长安,如何将江南的粮食和材料运往长安已成为一项重大国家活动。当时没有运输能力强的铁路,不能全靠太平车推吗?

此时,杨迪皇帝组织开挖的大运河发挥了重要作用。杨迪皇帝开挖的大运河分为永济运河、通济运河、汉沟、江南河四个部分。通过这四条运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被连接起来。

连接黄河和淮河的段落叫通济渠,唐宋时期改名汴渠,即汴河。开封位于汴河中上游。

要体现汴河的重要性,还需要人的因素才能体现天时地利的因素。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786年。唐德宗时,淮西节使出兵占领汴河,抢劫过往粮船。因此,直接导致守卫长安的禁军粮食供不应求。禁军的用餐标准一次又一次地下降,最终导致每个人都无法忍受。看到它即将逆转,唐德宗很担心。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韩伟被迫通过汴河从浙江运到长安附近。这一次,它消失了。唐德宗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哭了起来,来到东宫,对王子说:

米已到陕,我父子得生!

[img]481201[/img]

由此可见,粮食安全运输是多么重要!正是因为运河的重要性,@ 事件发生后,唐德宗吸取了教训,派遣了10万名重兵到汴河的咽喉汴州(后来的开封)。随着大量驻军及其家属的到来,汴州城逐渐繁荣起来,城市人口迅速发展到30多万。这样,开封就从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跳到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城镇,与洛阳、长安等地隐约竞争。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梁太祖朱温战功卓著,官至宰相。907年,朱温终于废除了唐朝的哀悼皇帝,建立了梁朝。历史上称之为后梁。朱温在开封发财,所以他把开封作为首都。后来,后晋、后汉和五代后周都建在开封,开封成了新的热点。

赵匡胤的北宋从后周继承下来。据说,以开封为首都应该是肯定的。然而,从军队中挣扎出来的赵匡胤有不同的想法。他想迁都!

二、迁都风暴

赵匡胤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虽然北宋寻求后周皇帝的地位,但由于他建立了王朝,他自然希望自己的政权能够长期稳定下来。然而,开封在军事上没有风险,这对防御非常不利。把它当作首都是不安全的。

@ 976年,北宋稍微稳定下来后,他带领一群亲密的文武大臣去洛阳考察。这时,他抛出了心中的想法:他打算从开封西迁洛阳,将来迁都长安。

迁都的原因也很简单,只考虑军事。他说:

我将西迁的人没有它,想根据山河之胜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img]481202[/img]

赵匡胤既然这么说,自然希望有人随声附和。不幸的是,他的想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其中,李怀忠的说法最具代表性,他说:

东京有汴渠之水,年致江淮米数百万斛,下兵数十万人。陛下住在这里,将被安置?而且府库里的重兵都在大梁上,已经安定了很久,不可动摇。

此外,赵匡胤周围的贴身秘书郎李福也表示反对,但另一方面,洛阳为什么不适合建都:

京役萧条,一难也;宫殿没完没了,二难也;郭庙没修,三难也;百官不备,四难也;军食不充,六难也;壁垒未设,七难也;千乘万骑,仲夏行走,八难也是。

李怀忠积极表示:一是开封有汴渠运输的便利条件;二是迁都洛阳、长安,水路运输要经过黄河,粮食调度会有很多困难;@ 五代后梁以来,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都定在这里,国家的基础已经很稳定了,不能轻易动摇。

相反,李符说:洛阳枯萎,宫殿没完没了,郭庙没修,百官不备,纣内民困,军食不充,壁垒没设,盛夏难行。

[img]481203[/img]

有理有据,很难反驳,但赵匡胤却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想迁都。

这时,一个人站了起来,说了一句话,结束了争论。这个人是后来的宋太宗和赵匡胤的同胞弟弟。当时,赵光义是晋王和开封府尹。

三、德不在险

赵光义说:

德不在险。

国家长治久安的第一个因素是皇帝是否有德行,人民是否能安居乐业,而不是盲目凭险据守,@ 都城建在哪里并不重要。

这句话一出来,这句话就真的画出来了。为什么?这句话很厉害,“德不险”就意味着只有无德之君凭险阻保卫首都。

赵匡胤怎么能忍受呢?@ 既然定都开封有那么多好处,迁都也有那么多坏处,@ 一定要全部开封。

[img]481204[/img]

但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开封的根本原因是开封方便的水利运输地位,否则一切都是徒劳的。赵光义的考虑,自然也有这个因素,但他可能不是真的“道德不危险”,作为16年的开封尹,赵匡义的主要人物关系网络,无疑在开封,一旦迁都,他的精心布局自然付诸流动,他必须强烈反对迁都。

@ 事实上,北宋建都开封的主要因素是水利水运的便利性,这也说明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地形和地理位置不再是建都的首要考虑因素,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决定性因素!

当然,随着北宋的灭亡和时间的推移,开封发达的水利网络已经不复存在,在水的影响下,开封的外观也不再存在。们只能探索六个埋在开封地下的城市。


北宋开封四周一马平川 为什么开封能成为北宋的都城?北宋开封四周一马平川 为什么开封能成为北宋的都城?

,,,,,,,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北宋宰相曾布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曾布有子孙后代吗
  •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

  • 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彦:是靖康之耻的导火线
  • 在宋徽宗赵霁的“朋友群”中,除了王福,还有一位著名的“浪子宰相”。“浪子宰相”虽然是人们给他起的绰号,但他真的是当代宰相,...

  • 北宋寇准背靴是什么典故?寇准有哪些方面作为
  • 寇准是一位有名的北宋政治家和诗人,他从小饱读诗书勤奋好学,历史记载曾十几岁就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他出生于官宦世家,...

  • 仁义高于命:北宋历史上忠臣陈求道的壮丽生活
  • 宋代官员陈求道。字得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咸宁人进士。北宋时期,永安镇西河桥畔迁来一户官宦家庭。主人是陈康民。...

  • 北宋宰相宋庠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宋庠
  •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宰相,工部尚书宋祁之兄。安州安陆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