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一代伟人,但他在晚年犯了一个大错误。一场巫术灾难杀死了他最好的王子继承人。从那时起,国家就没有优秀的继承人了。权臣霍光控制了政府,开始了废除皇帝的各种骚操作。
汉武帝失去了他年富力强的王子。此外,他在任期间疯狂战争。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打败了匈奴,但他也使汉朝的经济衰退。国库没钱,可以重组,但继承人是个大问题。最后,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有思想,有能力。不幸的是,年纪太小,做不了多少事。假如他能像他爸爸一样,活他七八十,熬死霍光那些老骨头,也是件好事。不幸的是,霍光等托孤重臣比他活得更久。
汉昭帝死后,霍光率领一群臣子迎接汉武帝的孙子刘贺进宫,让他坐在宝座上。不幸的是,刘贺没有城府,没有特殊的天赋,也不知道如何隐藏自己的才华。因此,他做了1000多件真假坏事。不到一个月,刘贺又回到了起点,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余生。后来,重要的大臣们把刘病捞了出来,送上了宝座。
有人说霍光不就是想当皇帝吗?也许有吧,但事后真的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猜测终究是猜测。做这种废君立君的大事,自古以来就是要被戳脊梁骨的,霍光明目张胆地这样做,虽然有私心,但不排除也有公心。没有名义上的首领,一个巨大的帝国绝对不可能。我们汉人就认这个,管你阿猫阿狗,只要是先皇留下的血,即使是白痴,也要把他当神。都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谁也说不准是狼还是羊。霍光敢这么做,胆肥得很好。有朋友说,他位高权重,胆肥正常。但是,位高权重是可以做到的恐怕不是吗?至少在杨敞,位高,但胆不胖,相反,还是很胆小。
杨敞一直胆小。
早在公元前81年,杨敞就是一名大司农,负责国家仓库,劝说农桑。在封建时代,这个职位非常重要,责任也非常重要。这个职位将比其他九清少,但非常适合杨敞。本可以继续这样做,但第二年,骑马将军上官反叛,朝鲜重要部长重组,杨敞没有改变。原因是:他没有做出贡献。
[img]481894[/img]
稻田使者燕仓在上官谋反之前就告诉了他这个消息。燕仓从哪里得到消息?不得而知。但这样的大事,容不得他胡说八道。在他把这件事告诉杨敞之前,他已经了解了老板的性格。他知道杨敞一直很小心,但没有办法。谁让杨敞成为九卿之一?本来以为这件事到了杨敞这里,也可以去达天听。但他没想到杨敞太小心了。杨敞认为,既然事件还没有启动,那就不一定是了。既然不一定是,那就不能奏报了。这种反抗是一种巨大的罪行。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不是要了别人上官家族的命吗?皇后还是上官家的!但他隐约觉得可能是真的,但一想到会冒犯很多人,他就选择堵住耳朵,什么都不听,假装生病在家,这个麻烦总是找不到自己吗?
燕仓相信这个消息是绝对可靠的。如果真的成了事实,这项工作就会给别人。于是,他告诉杜延年,杜延年并不像杨敞那样胆小。他是个实干家。他说什么就做什么。上帝会重视实干家。果不其然,上官叛乱平定后,燕仓和杜延年都赢得了侯位,并获得了封地。然而,杨敞生病了,他的官职完好无损。
[img]481895[/img]
虽然杨敞的官升不是最快的,但他是霍光人,@ 汉昭帝也在适当的时候提拔他。公元前75年,宰相王欣去世后,御史大夫杨敞正式接任,成为大汉宰相。有一个谨慎的宰相可能不是国家的福气。特别是汉昭帝接替的是外表光鲜、内心空虚的帝国,不折腾的管家,才是最好的。不幸的是,天不假年,汉昭帝英年早逝,没有孩子,自然要从近支里选人。作为宰相,杨敞必须参与,提出意见,但他不敢。
如果你想和别人比较勇气,霍光甩了他几十条街,连他的妻子司马迁的女儿都比不上。杨敞遇到麻烦时从不主动表决。即使他立刘贺为帝,问他的意见,他也总是沉默。霍光和其他人习惯了杨敞的行为,所以他们只能这样做。即使他们不反对,他们也会支持他们。
刘贺被立为皇帝后,再也没有正形,沉沦在颓废的声音中,做了所有的坏事。霍光和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等人商量,要废除刘贺,另立明君。霍光请杨敞拿个主意,他派的人是田延年。这件事必须机密,但杨敞是宰相,他必须知道。霍光的意思是要得到杨敞的认可,而不仅仅是像以前一样不说话。听到这个消息,杨敞汗流浃背,惊恐万分。杨太太,司马小姐,很有见识。在田延年换衣服的时候,她劝丈夫,国家大事,不要犹豫。将军已经定下来了。现在我们来通知他们,不是为了征求你的意见,而是为了告诉他们。不要尴尬,要快速决策,否则灾难就要来了。杨敞还是来回走,拿不定主意。到田延年回来,杨敞还没点头,杨夫人反而大方地告诉田延年,就按照将军的办法。
我已经上了一艘小偷船。如果我不离开,我就得离开。杨敞害怕这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然而,废除刘贺已经成定局,他无法改变。第二天,杨敞和他的大臣们拜访了太后,并递上了手表。刘贺被废除了。与此同时,刘病已经(刘询)登基为汉宣帝。
刘病已的人生是个传奇,他在旱地拔葱的经历,津津乐道。他没有后台,也没有帮手,只有一个皇室身份。这样的人当皇帝,对于支持他上位的人来说,风险不大。当然,风险无处不在,只要刘病已经是人才,霍光等人一定会有倒霉的一天。霍光的眼睛,不可能不知道未来,但他敢于承担后果,值得尊重。作为宰相,杨敞缺乏责任感和勇气。
刘病上位十天后,他先去见先帝。在这个废君立君的一个多月里,杨大人筋疲力尽,战战兢兢,不想要国家。他只想保护自己,这比霍光差得多!
杨敞没病没灾,但在新皇上位十天后去世,被吓死的几率很大。
为什么刘病当了几天皇帝就死了?真是因为害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