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的刘宋政权在当时非常强大,他的皇室刘家业有很多人才。宋武帝刘裕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夺回了前辈被抢的皇位,还完成了短暂的统一局面。
公元402年,荆州刺史东晋将领桓玄发动政变,试图夺取刘牢之北府兵权。刘牢之自杀后,雄心勃勃的桓玄逼晋安帝退位,自己当皇帝。刘裕想推翻桓玄,但实力不足。于是,他假意投身桓玄手下,却暗中联系了京口许多北府兵中下级军官。两年后,刘裕率兵攻打都城建康,桓玄迅速派兵阻击,但被刘裕打败,便威胁晋安帝逃往益州。进入建康后,刘裕指挥各路人马追击桓玄,下令杀死桓玄一族。桓玄逃到益州后,被当地人杀害。刘裕迎晋安帝回建康复位。
晋安帝奖励了刘裕和其他将军。刘裕被提升为侍中和骑马将军,从此控制了东晋的军政权力。七年后,南燕入侵淮北,刘裕上表晋安帝要求北伐。刘裕知道北伐是当时东晋人的愿望。如果他赢了,他会提高自己的声望。
南燕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公元409年4月,刘裕率领水陆大军与南燕作战,沿淮水、泗水进军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然后陆路进军包围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南燕只用了10个月就灭了。南燕灭亡后不久,后秦皇帝姚兴死亡,几个王子互相残杀,刘裕亲自带兵攻打后秦。
公元416年8月,刘裕让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管理朝政,准备粮草供应作战部队,率领水陆大军8万,分五路北伐后秦。
晋军首都王仲德带领人马成为先锋,沿着黄河向西走,很快就到了滑台。另一条路由龙翔将军王镇恶带领,沿淮水、泗水北行,再沿黄河西行,直至洛阳。洛阳守将姚洗看到东晋势力强大,被迫打开大门投降。王镇恶进入洛阳后,俘虏了后秦4000多名士兵,让他们回家。秦国人民非常高兴。
[img]476884[/img]
刘裕派将军毛修之留在洛阳守城后,王镇恶继续西进。这时,东晋朝廷下了诏书,任刘裕为相国,封宋公,并授予他九锡之礼。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天子送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物,是最高礼貌的表现。只有一个人可以在朝廷授予,一旦授予九锡,他的地位就只在皇帝之下。这说明当时刘裕的地位已经很高了。
秦王姚红听说洛阳失守,赶紧派太守姚绍和武卫将军姚鸾带5万兵马援助潼关。王镇恶与姚绍的军队作战,秦军大败,5万人损失了一半。姚绍逃到定城(今陕西华阴县东)。姚红得知战败的消息,非常着急,向魏国皇帝拓跋嗣求助,希望魏国能帮他打败晋军。但他没想到,此时刘裕也派人到魏国,想借北魏水道向西进军。魏国皇帝拓跋嗣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些大臣建议刘裕的军队过去,但他们担心刘裕会攻打自己,所以他们派司徒孙松带领10万人驻扎在黄河北岸,监视晋军的活动。
晋军开始西行,魏军还派出数千名骑兵跟随晋军西行。魏军不断扰乱晋军。一些晋军士兵掉进水里,被冲到岸上。魏军抓到后立即杀死了他们。刘裕非常生气,所以他派兵下船攻打魏国。然而,晋军士兵一上岸,魏军就躲了起来。晋军士兵别无选择,只能再上船,魏军又来打扰他们。于是,刘裕摆出一个“月阵”与魏军作战。
“但月阵”由700名勇士和200辆战车组成。刘裕派兵登上黄河北岸,沿着河岸摆放了一个半圆形的军队阵列,两端靠近河岸,中间像新月一样向外鼓出。在阵列的中间,由新野太守朱超石领导的著名弩弓手伏击。中间有一辆战车,上面有一面白色的旗帜,用来发布命令。
[img]476885[/img]
魏军士兵看着从未见过的阵势,有些害怕,不敢贸然前行。此时,“但月阵”中的白旗连续晃动几次,2000名弩弓手登上战车。司徒嵩以为晋军要进攻,赶紧下令,命令部队冲向“但月阵”。这时,白旗一摇,晋军弩弓手开始射箭,魏军一排排倒下。但魏军人数众多,仍在向前冲。白旗又摇了摇,“但月阵”又推出了100辆战车。车上装着弩和利矛。晋军用锤子敲打机关,无数利矛飞出来射向魏兵。这种矛很厉害,可以一下子射死三四个人。魏军突然有几千人倒下,后面的人吓得赶紧逃命,再也不敢打扰晋军西进了。晋军几路人马相遇,迅速攻下长安。
刘裕在长安住了两个月,建康急报“左仆射刘穆之死”。刘裕很担心。他担心自己离开朝廷太久,权力会被别人夺走,所以他回到建康,亲自掌管政府,并派出一些亲信担任重要职务。这时,刘裕成为皇帝的野心一天比一天大。不久之后,他派人杀死了晋安皇帝。
之后,刘裕又派心腹傅亮劝晋恭帝让位给他。当时朝廷大臣们认为刘裕当皇帝是改变不了的,什么都不敢说。晋恭皇帝看到大势已定,被迫将皇位让给刘裕。刘裕登上皇位,改国名为宋,史称刘宋。东晋王朝至此灭亡。此后,从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中国南方政权频繁更替,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被称为“南朝”。
为什么刘裕打败了桓玄,却没有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