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太尉、枢密院、兵部、三衙的职能分工有什么区别?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在宋代,太尉虽然是最高官职,但没有行政权力。宋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这些官职类似于官阶,给宰相、亲王、使相加衔,可以让别人的身份更高贵。太尉作为一个荣誉官职,对宋朝的军事没有用。
[img]477406[/img]
枢密院、枢密院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军国机务、兵防、边备、军马的政令。同时,它是主要的军事机构,负责保卫皇帝的班直、内外禁兵的招募、阅读、搬迁、驻军和奖惩。枢密院与当时最高行政机关中书并称“东西两府”。然而,在宋仁宗年间,由于西夏边境事务的需要,中国书记和枢密院开始一起工作。首相吕夷简和张得象兼任枢密使。南宋宁宗后,首相兼任枢密使。掌握宋朝军事的枢密院。
兵部、兵部主要负责兵卫、仪仗、卤本、武举、民兵、厢军、土军、藏军、土司世袭等事项,以及舆马、器械的建设、世界地图的绘制等。这不是一个重要的部门,尚书和侍郎的官职都是寄禄官,也就是说,这些官员的工资是根据自己的官员支付的,但事实上,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的工作是其他的,这被称为派遣。宋代兵部只是一个空架子,作用不大。
[img]477407[/img]
三衙。三衙主要负责全国禁军和厢军。三衙是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侍卫亲军步军三个部门的总称。掌管宋代殿前各军队、步骑各长官的名籍,必须由殿前司执行。卫兵马军负责马军各指挥的名籍。卫兵马军指挥部队的统制、训练、番卫、徐守、迁补、赏罚均由卫兵马军执行。侍卫亲军步军负责步军指挥的名籍。所有统制、训练、番卫、徐守、迁补、赏罚的侍卫亲军步军,都要听从侍卫亲军步军的命令。
综上所述,这些都是根据《宋史》总结的各个部门和官职的作用。
太尉、枢密院、兵部、三衙的功能是什么?宋史是怎么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