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官员腐败的现象非常严重,方式多种多样,但很少听说腐败这个词用在皇帝身上,但下面的皇帝想到用卖家来赚钱,这真的很荒谬。
俗话说,一万年太久了,只争朝夕。汉灵帝中后期的官员大概深有体会。大大小小的官位都需要竞标,价格简明扼要:年薪一万倍。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负担得起一万年的相应年薪,想当官,三公九卿就没问题。曹操的父亲曹嵩曾经是一个富有的太尉。
那么,最初的建议来自谁的小宇宙呢?
《后汉书·皇后纪》披露:“窦太后崩溃了,(董氏)开始与政府合作,使皇帝卖官求货,自己掏钱,满堂室。”一个“使”字可以解释问题。原来是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因为它的“魅力”和危险,我个人称之为“黑寡妇”,历史上最好的“黑寡妇”,没有并列者!
[img]477393[/img]
解渎亭侯刘昌的妻子董氏,河间人。解渎亭侯,在列侯中小得不能再小,在宗室里也排不上号,她是个藩国女眷,历史上留不了名,为什么要进入政治舞台?说到狗屎运。汉桓帝养了成千上万的美女,不能生儿子。当将军窦武担心继任天子候选人时,董的村民和同样是河人的侍御史刘推荐了她的刘红。她是汉灵帝。董立即进入爵慎园贵人;建宁元年9月,“辛亥政变”发生。窦武被杀。窦太后被迁往南宫监视居住。董贵人也有机会来到首都。他们被称为孝仁皇后,住在永乐宫,也被称为永乐太后。
刚进北京的那几年,董还算安心,还抱着琵琶半遮脸,没怎么闹。原因有二:一是名不正言不顺,窦太后没死;第二,刘红的孩子打算成为一个好皇帝。建宁三年(170年)铸了四把中兴剑铭志,还杀了叔叔董宠。“九月,执金的董宠坐在矫永乐太后,下狱死亡”(《资治通鉴》)。儿子一点也没给妈妈面子,说实话,换了谁都晕菜,董氏有点吃不准。
[img]477394[/img]
Xi平元年(172年)6月,洛阳大雨倾盆,浇灭了窦太后的生命之火,也让董清醒了不少——知子莫若母,儿子的美德吓得别人,吓不住妈妈!建宁四年发生的董萌事件,让她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京城混圈子里,很少有宦官加盟,成不了气候。皇帝身边的当红宦官,她够不着,永乐宫的宦官,她却有办法。很快,夏云成了中常侍,冯申(太平道卧底)被提升为永乐太仆。通过夏云等人上下勾结,王甫、曹节等权宦经常有意无意地暗中帮忙。到目前为止,一个极具破坏性的团伙已经开始形成。
汉灵帝似乎对宦官有一种奇怪的感情,曾经封了十二个中常侍,历史上称之为“十常侍”。在那些年里,虽然政治是极其黑暗的,但在北宫的禁令中仍然有一些星光。例如,宋皇后以德服人。宋的父亲宋峰“天生宽仁,以姓为姓”。他做的是执金吾的工作,相当于九个主管。父女在制衡宦官、帮助汉灵帝稳定政局、赢得民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幸的是,他们也失败了。光和元年(178年),董氏集团开始教唆汉灵帝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出售官员。
卖官的钱取之于官用于民,对官治的损害可能略有好处。然而,汉灵帝卖官的钱既没有进入少府(内务府)的账户,也没有看到大司农(户部)。大部分用于私人园林建设,其余由董氏和宦官瓜分。汉灵帝在西园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因为他不受约束地花钱。比如模仿街市,不是为了搞活经济,而是纯粹的游戏;再比如弄狗驾驴,侮辱文官,提高驴价等等,都成了历史笑柄。
汉灵帝的种种倒行逆施,离不开母亲董氏的教唆和纵容。就我个人而言,我想知道哪位母亲不希望她的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有前途?除了董氏,历史上还有那么多妖姬这样对待儿子,找不到第二个。吏治的极端腐败加剧了贫富差距,“党囚之祸”引发了世界各地学者的离心离德。这就像两把刀同时刺入东汉的身体,也为太平道的快速扩张开辟了便利之门。黄巾起义终于爆发了七年(公元184年)。
董氏的性格也相当符合“黑寡妇”的一些特点。汉灵帝去世后,她公开威胁临朝摄政的何太后,“你现在,张,你哥哥!我怎么能在我的门票上掉下来,就像我的反手耳朵一样!”将军何进真的很害怕。他急忙想办法摧毁将军董重。中平六年(189年)六月,“董后忧心忡忡,崩溃”,结束了她邪恶的生活。
董太后有哪些荒唐的事情?带头组织卖家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