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数量有限,主要包括将军、骑将军、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因此,由于重号将军的名额相对较少,自西汉时期以来,朝廷就封存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其中,本文提到的“辅国将军”不止一人曾担任过这一职务,如曹魏、鲜于辅、刘若曾担任过“辅国将军”。
就蜀汉而言,也有两位“辅国将军”。然而,就蜀汉的两位辅国将军而言,虽然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要大臣,但在作用和能力上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就蜀汉第一位“辅国将军”董允而言,可谓无愧于辅国将军的称号,承担了辅国的重任,与诸葛亮、蒋婉、费祎同名,被后人称为“蜀汉四相”。至于蜀汉第二位“辅国将军”董厥,他不仅没有压制宦官黄浩,还建议后刘禅削减姜伟的兵权,这不值得“辅国将军”的称号。
[img]474936[/img]
辅国将军:董允
一方面,就董允而言,东汉时期,董允的祖先是益州巴郡江州(今重庆)人。他的父亲董和他的家人从荆州南郡枝江搬到了益州,然后在益州牧刘章的手下当官。此后,刘备夺得益州,继续信任董和。董允小时候和费祎在蜀中很有名,董和认为他们的优缺点很难区分。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正式成立蜀汉。当时刘备登记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和费祎为太子舍人,后董允调任太子洗马,费祎调任太子。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刘禅即位后,董允和费祎同为黄门侍郎。
因此,从官职来看,董允可以称之为后主刘禅的心腹,否则不会长期跟随刘禅。当然,董允除了得到后主刘禅的认可外,还得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赞赏。诸葛亮准备北伐,驻汉中,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担心刘禅还年轻,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他认为董允是正直的,是非分明的,所以他想委托他处理宫殿里的事务。而且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的名字,希望刘禅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二
由于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装饰而已,所以宫中之事完全由董允来负责。当时,蒋婉负责处理诸葛亮北伐以外的丞相府事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的稳定。蜀汉丞相诸葛亮于公元234年去世。在此基础上,刘禅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更想乱朝政。董允经常用颜色训诫刘禅,多次指责黄皓;黄皓非常害怕董允,不敢为非作恶。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授予辅国将军称号,成为蜀国第一位辅国将军。
[img]474937[/img]
延熙七年(244年),司马蒋婉病重,无法处理朝政,朝廷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将军,代替蒋婉执掌大权。董允以侍中的身份担任书令,成为将军费祎的助手。因此,在蜀汉后期,董允可以称之为副丞相。董允、诸葛亮、蒋婉、费祎也被称为“蜀汉四相”,他们能力出众,为蜀汉献身。@ 延熙九年(246年),辅国将军董允因病去世。对此,《三国志》作者陈寿曾评论道:“秉心公亮,董允匡主,义形于色,都是蜀臣之良。而这无疑是对董允能力、作用、品质的赞赏和肯定。
三
另一方面,就董厥而言,虽然和董允是同一个姓氏,但两人没有宗族关系。义阳(今河南桐柏)人董厥、字龚袭。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董厥先后任丞相命史,宰相主簿。诸葛亮曾称赞董厥为宰相府令史时说:“董令史是个有才华的人。每次和他说话,我都能仔细、恰当地思考。然而,董厥后来的表现显然与诸葛亮的赞扬不符。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建兴十二年(234年)去世后,董厥逐渐被提拔为尚书仆射。
景耀二年(259年),尚书令陈灵去世,南乡侯董厥代替陈灵担任尚书令。汉末三国时期,尚书令可称为宰相,即此时的董厥,已成为蜀国后期的朝廷重臣。景耀四年(261年),董厥迁任辅国(大)将军,与时任都护、卫将军诸葛瞻同录书事。因此,董厥成为蜀国第二任辅国将军,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后刘禅对董厥的期望,即希望他能帮助国家。
四
@ 然而,在蜀汉后期,宦官黄皓玩弄权威,深受后主刘禅的信任。诸葛瞻和董厥未能纠正刘禅的错误,阻止黄皓的行为。如果别人阻止不了,自然也没什么苛责的。但董厥作为尚书令、辅国大将军,仍未能压制黄皓,无疑是说不过去。董厥和诸葛瞻除了未能阻止黄皓改变政府外,还将矛头对准了忠诚的姜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蜀汉文臣武将之间的内耗。景耀五年(262年),董厥、诸葛瞻认为,姜维连年战争,无效,蜀中人民深受其扰。因此,董厥和诸葛瞻上表后,主刘禅命令姜维归还,认为益州刺史收回兵权。在这方面,在笔者看来,虽然姜维多次北伐中原,但也兴师动众损失了蜀国的国力。
然而,江维北伐和诸葛亮北伐一样,都是以攻代守,希望通过不断的北伐,找到翻盘曹魏的机会。换句话说,如果蜀汉坐以待毙,很可能早就被曹魏淘汰了。而且,蜀汉后期,将军姜维确实是最有能力的将军。一旦姜维的兵权被收回,曹魏只会受益于渔民。咸熙元年(264年)春,蜀汉灭亡后,董厥和樊建一起前往魏都洛阳,两人被司马昭任命为相国参军。同年秋天,董厥兼任散骑常侍,返回蜀地慰问和奖励刚刚投降的地方。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曹魏灭亡,董厥为西晋大臣。总的来说,蜀汉历史上有两位辅国将军。其中,第一位辅国将军董允,堪称蜀国栋梁,显然配得上这个名字,但就第二位辅国将军董厥而言,名不副实。
[辅国将军]到底做了什么?历史上有谁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