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统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他年轻时就出名了。凌统在军队中是一位贤惠的礼士,轻财重义,具有民族风格。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将军,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三国时期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吴国名将凌统(189-237)字公绩。少有名气,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凌操之子,官至偏将军。十五岁时拜为其他司马,征伐江夏时,他是前锋。曾与周瑜等在乌林打败曹操。晋升为校尉。虽然凌统在军营当了大官,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下属也很有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从合肥征用后,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士兵死亡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难过。
[img]474484[/img]
凌统十五岁时,父亲凌操战死,孙权考虑到这一点,再加上凌统本身的能力,任命凌统,派凌统攻打麻屯。在攻屯之前,凌统杀死了叛逆的陈就,随后凌统英勇战斗,将功抵罪。孙权再次攻打江夏,凌统部队为先锋,斩敌张硕,破其水军,吴军终于斩黄祖,大胜而归。同年,周瑜跟随周瑜在乌林击败曹操。明年跟随周瑜攻打曹仁所在的江陵,最后曹仁退休,周瑜占领南郡。后来跟随孙权攻破皖,跟随吕蒙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从益阳回来后,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孙权未能攻占合肥而撤军,撤军时,前军已出发,张辽等魏将突然出现在津北。只有吕蒙、蒋钦、甘宁、凌统等人在孙权身边。凌统率领300名士兵进入敌围,保护孙权突破。凌统回身再战,左右靠近士兵全部阵亡,凌统也受伤,仍亲自杀死数十名敌人。孙权完全安全后才退还。
虽然凌统在军队里,但他接受了贤惠的人才,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他曾向孙权推荐或接受留赞、盛暹等人才。至于杀死父亲的甘宁,凌统一直被敌人视为敌人。建安二十二年,孙权命令凌统接受山里的人。凌统一路上受到山里人民的尊敬和欢迎,获得了1万名精英士兵。凌统在完成任务后死于29岁。
[img]474485[/img]
后人对三国志的疏忽(比如卢比的《三国志集解》或者梁章巨的《三国志旁证》有疑问,两个注释的记载是二十九岁去世,三国志的记载是四十九岁去世),凌统的去世年龄是“四十九”还是“二十九”。根据罗统传的描述,罗统在凌统死后接管了他的兵权,然后在222年与鲁迅一起突破了宜都的蜀军。如果他在49岁时去世,他将在237年去世。罗统不可能在凌统死后222年前接管他的兵权,这与凌统传有矛盾。此外,215年第二次合肥战争后,凌统没有其他事迹,儿子去世时还年轻。死亡时间和年龄是一个问题,但29岁去世更为合理。
《建康实录》:“统为人性好接物,亲贤爱士,轻财重义,有国士风。二十九岁的卒。”
《三国志·罗传》:"及凌统死,复领其兵...以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年三十六,黄武七年(228年)卒。《三国志校误》作者陈景云说:“案统父操是汉建安从黄祖战八年,统时年十五,十一年预讨麻屯,然后四十九中卒,吴之赤乌中也。统自摄领父兵,屡立战功,为时名将,若赤乌中还在,则从征合肥还有20年,统之宣力军行多了,何更无功?据罗传说,凌统死复领其兵,在随鲁逊破蜀军之前,但统年约为30岁。本传所云,是传录之误。”
《永乐大典》收录了《吴志》:时年二十九,凌统病卒。
《诸史拾遗》的作者钱大新说:“计统年,危险不超过30岁。”
凌统在军队中很受尊敬。他最后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