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元朝天顺帝,
元朝成立于1998年,从元代忽必烈称帝改国号到顺帝妥帖木尔退出中原,按照历史书的规定,经历了10位皇帝。然而,在此期间,确实有一位皇帝,因为他太年轻,在位时间很短,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认可。这个人就是阿速吉八,天顺皇帝在位才一个月。
[img]474547[/img]
泰定帝的父亲是天顺帝的父亲
阿速吉八的父亲是元朝第六位皇帝和蒙古汗国第十位出汗的孙铁木耳。孙铁木耳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真金王子的孙子,晋王甘麻拉的儿子,是元武宗和仁宗的堂兄弟。在大德六年(1302年)的第一个月,甘麻拉死于漠北,孙铁木继承了王爵。当时,他只是一个9岁的娃娃。
孙铁木耳虽然位于漠北,但作为元世祖的曾孙,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扬。他在元武宗、仁宗、英宗三朝多次受到赏赐,在当地藩王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自元成宗死后,帝国陷入了一系列变化。作为王位的有力争夺者,孙铁木耳一直在暗中观察、积累力量,耐心等待最佳时机。就在孙铁木耳攻爵21年后,他终于等到了“登顶”的那一刻。
[img]474548[/img]
泰定帝或参与元英宗被杀事件
直到治理三年(1323年)8月,元英宗和总理从上到南回到大都市,通过南坡店驻扎并举行宴会。结果,宴会结束后不久,英宗就被叛徒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人杀害,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坡事件”。英宗死后,铁失一党携带玉玺北上,并敦促孙铁木耳到位。同年9月,孙铁木耳匆匆位于龙居河,随后改为泰定,历史上被称为泰定皇帝。
泰定帝上台后,公主八不罕为皇后,长子阿速吉八为王子。这时,阿速吉八只有3岁。虽然阿速吉八年轻无知,但为了培养他,泰定帝曾将《帝范》翻译成蒙古文供他阅读,并派专人解释,以便他能尽快学会如何成为国王。
泰定帝在位五年,政绩不佳。此外,他与铁失集团有着说不清、说不清的关系,被时人视为谋杀英宗的罪魁祸首之一。他的统治合法性受到质疑。此外,泰定帝性情软弱,霸道皇后八不罕频繁干涉朝政,更使朝政败坏失控。泰定帝既不能控制帝国,也不敢约束凶猛的妻子,只能在学习佛法中生存。至和元年(1328年)7月,泰定帝在上都去世,帝国立即陷入新一轮动荡。
[img]474549[/img]
倒拉沙没有扶立新君,这让朝野怀疑
泰定帝去世时,王子阿速吉八虽然只有8岁,但按照“国不可一日无君”的传统,应立即到位,以稳定军心和民心。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为了长期巩固权力,专门执政的右丞相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扶持新君,而是自己裁决了军国重事。倒拉沙的举动引起了朝野的怀疑和恐惧。许多朝臣有理由担心他会利用混乱的局势篡夺王位。
在这种情况下,元武宗的心腹侍从、枢密院事燕铁木尔在大多数政变中发动政变,欢迎武宗之子怀王图帖木尔到北京主持大局。同时,他还派人联系图帖木尔的长兄和世,要求他回国接任皇帝(当时和世避难于西域的察合台汗国)。因为察合台汗国离大多数国家都很远,和世即使得到消息后也要全速往返,至少一年多后才能到达北京。权宜之下,燕帖木儿暂时扶立图帖木尔为帝,是元文宗,当年9月。
[img]474550[/img]
燕铁木尔发动政变,扶立图帖睦尔为帝
倒拉沙的反射弧比较长,直到听到图帖木尔在大部分即位的消息,才觉得大事不好,于是赶紧联合宗王脱脱、王禅等人,共同扶持阿速吉八即位,改元为天顺(史书因其年号,称阿速吉八为天顺帝)。倒拉沙把阿速吉八扶上台后,立即派重兵南下,打着“讨逆”的旗号向大部分进军,“两都大战”爆发(元朝大部分都是北京,都是陪都)。
战争初期,上都军队屡破南军,甚至克服了居庸关、古北口等要塞,迫使大都城下。然而,在燕铁木尔的指挥下,大部分军队在榆河、白浮、石槽等地相继取胜,并在10月初的枣林、檀州南野两场决战中彻底击败了上都军队。燕铁木尔率军收复失地后,兵锋直指上都。同年10月13日,穷途末路的倒拉沙出城投降,上都的小朝廷立即灭亡。
[img]474551[/img]
天顺帝在位仅一个月就被废杀
《元史》没有记载天顺帝的结局,但根据蒙文史料《黄金史》、《恒河之流》的说法是,他死于乱军是非常合理的。天顺皇帝虽然自视正统,但在位仅一个月就去世了,只是权相反的傀儡,在正史上不被视为正式皇帝,这也是元史故意忽视的主要原因。
史料来源:《元史》、,《新元史》、《黄金史》、《恒河之流》。
历史上不被承认的元朝皇帝 在位仅一个月就被废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