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祭拜魏明帝高平陵,曹爽等将军一起前往。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是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与此同时,司马懿派曹爽亲信殿校尉尹大目去告诉他,朝廷只是免除了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言。与此同时,他还让蒋济写信给曹爽,说他只是想让他们免官,劝他尽快交出权力投降,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爵位财富。
于是,在司马懿等人的劝说下,曹爽放弃了抵抗,随曹芳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家,就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罪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静、邓阳、毕轨、李胜、桓范等。此后,司马懿成功篡夺了曹魏的权力。虽然司马懿家族在高平陵变革后遭遇了曹魏的抵抗,从而爆发了淮南的三叛,但最终的结果是司马懿家族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的较量,很多人往往只记得公元249年高平陵的变化。然而,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里,司马懿和曹爽发动了长期的明争暗斗,也就是说,高平陵的变化只是最后的决战。
一
[img]471257[/img]
@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睿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考虑到曹芳皇帝的年龄,魏明帝曹睿临终时指定了司马懿和曹爽两位托孤大臣。司马懿乃作为托孤大臣,与曹爽将军一起接受遗诏协助曹芳。曹芳登基称帝后,司马懿任侍中、持节、录尚书事,与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同执掌朝廷大权。曹爽虽然是将军,但就司马懿而言,他不仅可以通过记录书法事务来承担类似宰相的责任,还可以掌管约3000名精锐士兵和马(很可能是禁军),从而拥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权力。
在我看来,魏明帝曹睿的想法自然是希望司马懿和曹爽能够相互制衡,避免一个家庭的主导地位。然而,魏明帝曹睿没有想到的是,曹爽和司马懿在他死后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促使他们无法保持平衡,更不用说专注于协助皇帝曹芳了。公元239年,曹爽想排斥司马懿,希望尚书提前通过自己演奏,以便掌权,向天子进言,将司马懿改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很多大司马都死在任命中,不吉利,于是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仿西汉丞相萧何,入殿不趋,赞不名,剑履上殿。
二
[img]471258[/img]
与此同时,对曹爽来说,司马懿的世子司马师也是散骑常侍,三个孩子是列侯,四个孩子是骑都尉。司马懿韬光养晦,大力拒绝不让孩子当官。在古代历史上,太傅的官职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官职,也就是说,只有取得巨大成就的老臣才能担任这个官职。然而,太傅的地位虽然很高,但却是虚职,即不能像将军、丞相等官职那样掌握实权。所以曹爽让司马懿当太傅,可以说是明升暗降,从而达到了架空司马懿的效果。相应地,面对咄咄逼人的曹爽,司马懿选择了让步和隐忍。
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虽然曹爽和曹爽都是孤儿大臣,但曹爽是曹真的儿子,也就是曹魏的宗室,很难直接与曹爽竞争。司马懿显然不会在没有反击机会的情况下轻易出手。司马懿架空后,曹爽被提升为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他借此机会免除了蒋济原执行禁卫大权的领导将军的职务,并任命他的第二个弟弟曹羲为中国领导人。他还废除了禁军五营中的中垒和中坚两营的校长,并将两营的士兵交给曹羲直接领导。此外,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曹爽兄弟完全掌握了曹魏都城洛阳的禁军。
三
值得注意的是,曹爽的表弟夏侯玄最初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选拔将军。曹爽完全掌管禁军后,将夏侯玄派到雍凉地区,促使曹爽染指曹魏各都督的兵权。除兵权外,曹爽还在朝廷培养心腹力量,如何晏、邓阳、李胜、沛国丁静等。,都被曹爽招为心腹,在朝鲜担任重要职务。丁静、何晏、邓阳被封为尚书,何晏负责选拔官员;任命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控制首都内外权威;同时,让尚书提前向自己汇报,权衡重量后再问司马懿。渐渐地连问司马懿对的看法都不做了。完成上述工作后,曹爽控制了禁军和朝廷的局面。
[img]471259[/img]
但对司马懿来说,并非完全放弃抵抗,而是继续保持低调,等待曹爽犯错的机会。五年春(244年),曹爽将军欲立威望,不听太傅司马懿劝说,主伐蜀,魏帝曹芳从此。结果,在这场战斗中,曹爽被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打败。魏军被阻止兴旺发达,后方军粮供不应求。大量牛、马、骡、驴死亡,蜀涪县和费毅援军陆续到达。曹爽看不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5月带领军队退役。被蜀军拦截,魏军苦战,始得退回,伤亡众多。
四
@ 虽然将军曹爽在征服蜀汉的战役中表现出了对曹魏大权的控制,但太傅司马懿只能劝诫他,也就是说,他失去了发言权。然而,这场战役的惨败导致曹爽在曹魏士兵中失去了威望,也让曹爽怀疑自己领兵的能力。事实上,这一切都为司马懿在高平陵的胜利铺平了道路。八年前(247年),曹爽听从何晏等人的谋划,将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至永宁宫。由于司马懿已被架空,司马懿无法参与许多朝廷事务,因此他称病回避曹爽,等待机会。于是曹爽更加肆无忌惮,纵容了他的亲信党羽胡作非为,从而引起了朝廷上下的抱怨。
[img]471260[/img]
三月初九(248年),黄门张当将内庭人才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趁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国。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司马懿假装生病。同年冬天,河南尹李胜要去荆州任刺史,去拜访他。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就像一具尸体,卧床不起,只有残余的精神,形神已经分开,不值得担心。后来又说:“太傅无法康复,令人伤心。曹爽等人对司马懿没有警惕。到目前为止,在高平陵爆发之前,曹爽似乎占了上风。然而,他们有太多的敌人,比如冒犯郭太后和曹魏老臣,司马懿似乎奄奄一息,但实际上他们正在仔细布局。最后,公元249年,司马懿抓住机会发动致命一击,一举消灭了曹爽及其党羽,从而改变了曹魏内部的势力格局。
司马懿和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的最后决斗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