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211-265年9月6日),字面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县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的曹魏权臣司马昭是西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早年和父亲一起抵抗蜀汉进攻,战功很大。司马昭在正元二年(255年)成为曹魏将军,执掌大权。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甘露五年(260年),曹魏皇帝曹尚被杀,司马昭立曹壮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被封晋公。第二年,进入爵晋王。
对司马昭来说,消灭蜀汉自然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之前,曹魏朝廷建议先攻打东吴。那么,问题是,司马昭为什么要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呢?
一
@ 司马昭之所以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早在诸葛亮北伐中原,司马昭就跟随司马懿抵抗蜀汉北伐。虽然司马昭当时没有立下任何战功。但长期与蜀汉将士交手,自然使司马昭更加了解对方。在此基础上,司马昭在需要统一世界的时候,选择自己熟悉的蜀汉作为第一站,自然更容易理解。这就像我们更喜欢在考试中做一些熟悉的问题。
[img]472301[/img]
同时,根据《晋书》等史料记载,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变更后,蜀汉将军姜维入侵陇右地区。征西将军郭淮从长安开始抵抗蜀军。司马昭晋是安西将军,持节,驻军关中,调度军队。郭淮在曲中攻打姜维别将句安,长期无法决定胜负。司马昭立即进军占领长城,在南罗谷设置疑兵。姜维害怕,退保南郑,句安军队断绝后援,率众投降。司马昭转为安东将军,持节,守卫许昌。对司马昭来说,成功击退了姜维大军,这增加了他今后消灭蜀汉的信心。
与此同时,司马昭在与东吴交手的过程中遭遇了败仗,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东兴之战。东兴之战发生在公元252年11月(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魏派出15万军队,分三条路进攻南郡、武昌、东兴。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接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进攻东兴的魏军。魏军战败。由于战败,司马昭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在吴国的声誉达到了顶峰。
二
在我看来,东兴之战的失败给司马昭带来了很大的挫折。这可能是司马昭掌权后先攻蜀汉,而不是东吴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与东吴相比,蜀汉多次袭击曹魏边境,也成为司马昭优先灭蜀的原因之一。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五丈原病死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领诸军进封平襄侯。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维随将军蒋婉驻扎在汉中。蒋婉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带领偏师西进。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姜维在公元238年至公元262年之间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战争,蜀汉国力过度消耗。
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频繁北伐,使曹魏上下不胜其烦,@ 司马昭优先消灭蜀汉,也希望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姜伟多年来北伐中原,使蜀汉的国力遭受了巨大损失。此外,后主刘禅宠坏了宦官,这导致了蜀汉的一个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昭显然需要利用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击败,姜维退役。当时蜀汉宦官黄皓想废除姜维,培养右将军阎宇。姜维要求杀死黄皓,但刘禅拒绝了。姜维不敢回成都种麦。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姜伟在公元262年留在了一堆,导致蜀汉汉中部兵力空虚。此外,宦官黄浩胡作非为确实加快了蜀汉的灭亡进程。
此外,在灭亡蜀汉和东吴之间,只需要使用步兵和骑兵来消灭蜀汉。然而,一旦司马昭计划摧毁东吴,他必须准备一个精锐的水手来突破东吴的长江防线。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司马昭提出“先定巴蜀,三年后,因顺流而入,水陆并进”司马昭死后,晋武帝司马炎从公元269年(晋泰五年)开始计划灭吴。
根据《晋书》等史料记载,公元272年(泰始八年),晋武帝司马炎根据杨虎的建议,复任王军为益州刺史,并加封龙翔将军。他们都督义和梁二州士兵和马匹,命令他们在巴蜀建造大量战舰,训练水军。根据《晋书》等史料记载,晋军建造的大型战舰长120步,可装载2000多人,建造木城,筑起划船,四面开门,船上骑马驰骋。
后来,司马炎命令他加快造船进度。原来,王军只下令在巴蜀用500或600屯田兵造船。后来,每个县增加了1万名士兵。他在一年内完成了造船任务,使王军水军“自古以来就没有船”,为实现“水陆并进”灭吴提供了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公元276年(咸宁二年)10月,晋伐吴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公元279年,晋灭吴之战才正式开始。
四
@ 很明显,西晋消灭蜀汉后,完成造船和训练水师的准备工作仍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从而达到消灭东吴的目的。就当时的司马昭而言,显然不能等那么久。与东吴灭亡相比,进攻蜀汉的准备工作相对较少。此外,邓艾和其他灭蜀士兵在此之前多次与姜伟作战。对他们来说,他们不太了解对手,更渴望通过灭蜀汉取得成就,这也是司马昭优先灭蜀的原因之一。
根据《三国志》、据《晋书》等史料记载,5年3月30日(264年5月2日),蜀汉灭亡与钟会之乱平息后,魏元帝曹宏再次下令崇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咸熙2年8月(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55岁,葬于崇阳陵。9月,司马昭被追死为文王,葬于崇阳陵。
[img]472302[/img]
同年十二月,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对司马昭来说,在病逝前灭亡蜀汉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否则,如果司马昭死了,蜀汉还没有灭亡,这无疑会给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带来更大的压力。当然,从最终结果来看,司马昭通过消灭蜀国,无疑为西晋统治世界铺平了道路。
司马昭掌权后,为什么要先灭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