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水平是正义,外表是战斗力,这个规则也适用于男人,比如兰陵王高长恭,他有传言说他很帅,戴着面具。公元564年的莽山之战使他成名,甚至诞生了《兰陵王》;但实际上,真正力挽狂澜,带领北齐军取胜的是著名的段韶。
[img]470244[/img]
芒山之战背景:洛阳北周围有20万军队
南北朝时期,北齐和北周是水火不容的死敌。双方几乎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场战争;中原冲向洛阳附近的莽山,往往成为他们的主战场;两边的开国者宇文泰和高欢几乎都死在这里。在北齐武成帝高湛统治期间,一场前所未有的战斗再次爆发。
当时,在北周执政的皇帝是宇文永,但实际掌权者是宇文护。他们与北方新兴游牧政权突厥非常接近。公元564年,双方共从西部和北部攻击北齐,突厥甚至派出10万人进入幽州进行掠夺,以测试北齐的细节。
同年8月,北齐将流落在晋阳的宇文护之母送回北周,以缓解双方关系。所谓伸手不笑脸的人,宇文护的思想有点动摇,但突厥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9月,突厥军再次聚集军队进入幽州,并派使者联系北周出兵。
余文护担心惹恼盟友,不得不如约东征。10月,北周征集20万军队,分兵三路攻打北齐,主攻方向仍是中原重镇洛阳。
当时,北齐在西线的军队处于绝对劣势。周军成功杀到洛阳城后,开始围攻。北齐武成帝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将军斛律光进行救援。
[img]470245[/img]
两人率军到达洛阳外围后,远远望去看周军的巨大阵势后,直接怂了:“怕周兵之强,不敢进”;城市已被围攻近30天,形势岌岌可危。如果洛阳输了,整个华北平原都会暴露在周军的眼皮下。这时,高湛想起了另一位著名的将军段韶。
段韶力挽狂澜,大出风头的是高长恭
段韶时任并州刺史,正在北线抵抗突厥入侵。为了解决洛阳的困境,高湛紧急召回晋阳讨论对策。段韶认为,洛阳对北齐更为关键:
北俘侵边,事等疥疮。今西邻窥逼,是腹心之病,请奉诏南行。
这与高湛的意见不谋而合。段韶立即出发,带着1000名骑兵前往洛阳。但是高湛还是不踏实,几天后他亲自去了。
段韶日夜抵达前线,并立即带领高长恭、斛律光等将领到芒山查看敌人情况。双方在太和谷意外相遇,正式开战。
当时的情况是周军在下面,齐军在上面。前者利用兵力优势,派出大量步兵上山进攻;段韶率领军队战斗并撤退,逐渐引诱敌人深入。当对方的体力消退,势头放缓时,齐军突然发动了力量,骑兵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北周军队无法应对,阵型迅速崩溃,大批士兵甚至被赶到山涧中摔死。
[img]470246[/img]
北齐军队利用这一趋势袭击了洛阳城外的北周军队。高长恭亲自带领500名骑兵进入金永城(洛阳城西北角的一个小镇)。为了让城市里的人们识别他们的身份,他摘下头盔:“免周,(城市)是弩救援”。
最后,北周军队全线崩溃,北齐大获全胜,度过了危机。高湛赶到洛阳后,提拔段韶为太宰,斛律光为太尉,高长恭为尚书令。
由此可见,段韶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功臣,但实际上,在民间迅速成为红人的却是高长恭:
兰陵武王长恭,美丽而勇敢,以莽山之捷而闻名,武士歌之,为《兰陵王入陈曲》
然而,被士兵们封为偶像并不会带来好的果实。齐后主高纬上台后,他非常害怕高长恭的威望。公元573年,他派人毒死他。一带帅哥死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仅“自古红颜多薄命”,男人长得太帅也不是什么好事。
芒山之战带领北齐军获胜,谁是力挽狂澜的人?是高长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