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地区流行的审美也有很大的差异,甚至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自己的审美标准。
比如我们现在听到的最多的是女生整天喊的“减肥”。现代人的审美倾向于“瘦”,很多人崇尚“骨感美”。
[img]470338[/img]
宫乐图
但在唐代,人们把“胖”作为美的标准,这种“胖嘟嘟”的审美,你会喜欢吗?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宫乐图》中,有12位宫中女性家庭围坐在桌桌旁,其中包括坐在桌旁的10位贵族女性。每个人都很温柔,很胖,即使是站在一边的女仆也相当丰富。
还有收藏在辽宁博物馆的唐代《簪花仕女图》,还画了六个衣着华丽的贵族女性,脸颊圆润,姿势丰富。
[img]470339[/img]
簪花仕女图
然后,唐代的雕塑也普遍比较胖。例如,在著名的龙门石窟中,唐代的佛像基本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形象。
现在我们常说唐朝以“胖”为美,但事实上,唐朝人认为的“胖”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胖。唐代的“胖”有两个特点:强壮和丰满,这是一种基于健康的自然脂肪。
通过这种独特的审美,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一种开放、包容、紧张的文化视野。
[img]470340[/img]
唐代女性画像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自由、开放、包容的朝代。唐太宗时期,中原地区与世界各地的贸易交流非常频繁。朝廷平等对待各种外国民族,通商便利,环境友好。
在此背景下,各种具有西方风情的文化和审美涌入唐代。唐代人的思想和视野开阔了前所未有的视野,文化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大。
@ 据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是一个纯粹的鲜卑族人,唐朝皇室有一半的鲜卑族血统。
[img]470341[/img]
鲜卑人是游牧民族,性格豪放,身材粗犷强壮,所以他们的审美比中原地区看起来更胖。
受血统影响,唐朝皇宫自然倾向于这种审美,比如著名的杨贵妃,就是这种胖中带柔的类型。
@ 唐朝在贞观治理后进入开元繁荣时期后,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衣食无忧,这也为“胖”的审美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条件。
[img]470342[/img]
胖是美,是中国几千年来几十个历史朝代中最独特的审美。这种审美不是一夜之间流行起来的,而是那个时代的审美共识。自信和繁荣是这种审美的前提基础。
以“胖”为美的审美,展现了唐朝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那个时代开放、包容、积极、自信的氛围。如果你有机会回到古代,你会梦想回到唐朝,感受到这种以胖为美的独特习俗吗?
唐朝的审美是什么样的? 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