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作为中国奴隶社会时期最繁荣的朝代,其完善和遵循的分封制为国家的繁荣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整个西周早期的繁荣与分封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那么,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什么不选择继续使用西周分封制呢?
相反,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采用了“县制”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这是一条与分封制完全相反的道路。
[img]468396[/img]
众所周知,西周在分封制的帮助下延续了百年统治,而秦朝则死于二世。这种差异是由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造成的吗?要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需要首先了解这两个系统的基本内容。
西周分封制
1、分封制:依靠周礼维持的社会等级制度
分封制不是西周的第一个,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初具规模。西周时期,周公旦在殷商分封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并将宗法制度贯穿其中,最终形成了以宗法思想为核心的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自己的土地分别封给姬姓王室的子弟、英雄或古代皇帝的后裔,并称他们为“诸侯”。
同时,诸侯也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重新分封,被封的人称之为“清医生”。以此类推,清医生可以继续分封,下一个阶级叫“士”,也就是西周贵族体系中地位最低的阶级。
如此分层封闭,最终形成了“天子-诸侯-清医生-士”等严格的等级体系。为了保持这一等级体系的稳定,周公丹还创造了《周礼》,要求社会各界按照《周礼》的规范行事。
[img]468397[/img]
2、西周分封制的意义
在分封制的维护下,西周诺大的领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南方的百越、西北的蛮夷和东海的盐肆都被有效地归类为西周的统治地区。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被分封的偏远诸侯国人民将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这对民族融合有很大的好处。
与此同时,一些强大的边境诸侯国也会不断征伐周围的夷、戎、狄,从而兼并他们的土地,有利于中原文化的渗透。
对外兼并战争也将带来一定的利益,加快资本积累,为国内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
[img]468398[/img]
秦朝郡县制
1、县制的作用
秦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在于缺乏独立性。在分封制下,地方长官,即被分封的贵族阶层,在自己的封地上享有高度的自由,几乎相当于一方土地的“天子”,容易导致分裂危机。
县制下的地方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命。他们只有帮助皇帝治理地方政府的权利,皇帝有最终决定权实施什么政策,税收应该收多少钱,军队应该准备多少人。县长官员只负责执法治理,对这些重大事项没有决定权。
地方长官的权力越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就越小。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不断将地方权力带回中央政府,打破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分离。同时,中央政府还将通过考试和监督来监督地方长官的表现,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统一。
[img]468399[/img]
2、县制的影响
郡县制下的长官只有很小的治理权限,不时面对中央的考核,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
正是如此严格的条件确保了地方长官不会有两颗心,认真地成为一名“高级工薪阶层”。这样,皇帝就可以有效地管理地方政府,也不会动摇中央集权的权威。
[img]468400[/img]
秦始皇为何弃“分封”而选择“郡县”
1、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弊端已经暴露无遗。
秦国之所以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与他们一大早就开始在中国实行县制有关。早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统治者就意识到分封制侵蚀了秦国的力量,于是改变了前态,开始在中国实行县制。秦王任命长官,一切权益归秦王所有。
可以说,秦国统治者一大早就看到了分封制的缺点。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分封制固有缺点的祝福。既然秦始皇已经知道分封制的潜在巨大风险,秦始皇怎么能继续实施呢?
[img]468401[/img]
2、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与分封制相比,秦国后期在中国实施的“县制”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秦朝成立后,廷尉李斯提出将秦国的“县制”与楚国的“县制”结合起来,在中国实行“县制”。
秦始皇反复衡量,认为县制对加强中央集权有很大的好处。它不仅不支付土地,而且可以实现对地方政府的垂直控制,这是一石杀死两只鸟的好政策。
[img]468402[/img]
县制确实给秦朝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县制的弊端也暴露在秦二世时期。县制不同于分封制,更强调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素质。
天下之臣,难道不是王臣,全国各地的长官都听从了皇帝的调遣,如果皇帝不能做出明确的决定,那么地方也会受到影响。
秦朝后期,正是胡亥赵高等人的昏昏欲睡,导致了中国荒芜的惨淡景象。秦朝的死不是县制,而是整个统治阶级。
参考资料:史记·始皇本纪、《东周列国志》、《夏商西周社会变迁》、《竹书纪年》
与郡县制相比,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 谁强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