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和几个朋友去爬华山,想欣赏华山的绝望与美丽。当他们到达苍龙岭时,他们被眼前的危险所吸引,于是踏上了苍龙岭上的小路,欣赏了这个危险有多美。
结果,韩愈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回头看了看。没关系。他立刻停了下来。在他面前,只有一条狭窄的道路,两边都没有台阶和栏杆。下去是一条巨大的峡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后来,他走了很长的路,卡在了一个不能上下的地方。
[img]468190[/img]
韩愈被他所看到的所有东西吓坏了。那一刻,他的腿突然变软了。他既不能继续前进,也不能后退。他想:“你能在这里解释自己吗?”这种认知让韩愈心灰意冷,于是他写了一份遗书,告别了家人。也许他也想向别人求助,把遗书放在岭下,然后坐在岭上哭泣。
不管他的朋友怎么说服他,他都没有勇气前进或后退。他的朋友别无选择,只能先离开苍龙岭。下山后,他去找华阴县长的帮助。华阴县长找了很多人,想了很多办法,终于救了被困在苍龙岭的韩愈。
这是韩愈登华山投书的著名故事,记载在李肇的《唐国史补》中,全文如下:
“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迈。是遗书,疯狂地哭泣。华阴令百计取之,乃下。”
从这个记录来看,韩愈在走到苍龙岭的路上突然感到害怕。然后他走不动了。他写了遗书,哭了起来,然后被华阴县令救了回来。说韩愈害怕并非不可能。毕竟,华山是著名的危险山脉,有悬崖和深峡谷,其中著名的五个危险关系中有苍龙岭。
苍龙岭的危险,相信去过或者看过图片的人都能感受到。蜿蜒狭窄的道路下面是绝壁深谷。虽然两边都有栏杆,但走路还是很惊心动魄的。就像走钢丝一样,普通人只敢往前看,两边、下面、后面都不敢看。
唐朝的苍龙岭比现在的苍龙岭更危险。当时苍龙岭两边都没有台阶和栏杆。敢于走苍龙岭需要很大的勇气,害怕是正常的。
但说韩愈害怕写遗书和哭泣太夸张了。你知道,韩愈的生活也经历了巨大的风暴,所以他不怕死。当我们看到韩愈的生活时,他绝不是一个害怕死亡的人。
[img]468191[/img]
这里举个例子来说明,822年,镇州成德军变,原来的节度使被杀。经过考虑,朝廷决定赦免成德军,让韩愈以安慰使的身份安慰镇州。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要知道,韩愈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自尊甚至分裂的时代。战争不断,兵变频繁。韩愈解释自己的生活是正常的。
在他离开之前,许多人担心他的安全。即使是唐穆宗也后悔让韩愈去镇州。因此,他解释说,韩愈首先观察成德边境的情况,便宜行事。不要急于入境。如果他被劫持或杀害,那就太晚了。然而,韩愈并不在乎生死。他仍然独自入境。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韩愈绝不是一个怕死的人,唐宪宗几乎处死了韩愈。结果,韩愈仍然不怕死。各种各样的事情表明,韩愈不仅不怕死,有时还相当狂野,不太在乎生死。这样的人会吓得写遗书哭吗?
有些人认为韩愈会有这样的反应不是害怕,而是另一个原因,比如明朝杨思昌认为韩愈哭太兴奋,他感动苍龙岭危险壮丽,叹息大自然,叹息他的阅读不够,不能用语言表达苍龙岭的美,只是用最原始的表达:哭。
也许在韩愈的心里,只有哭才能把心里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韩愈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这样的人看到苍龙岭很可能会激动得哭。
当然,有些人认为这个故事是编造的,而不是韩愈的真实经历。然而,这似乎不能说过去。你应该知道,这个故事记录在李肇的《唐国史》中。李肇和韩愈几乎是同一时期的人。至少他们是同一个朝代的官员。虽然韩愈经常被降职,但他们应该有交集。
[img]468192[/img]
韩愈的生活和过去的事迹都有记载。他于824年冬天去世。虽然李肇的事迹没有特别的传记,但他在唐宪宗时期就是朝鲜的官员。818年,他是翰林学士,第二年升为右补阙。821年冬天,他被贬为礼州刺史。
两人有交集,李肇知道韩愈身上发生了什么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都应该是实际发生的,当然也不排除有夸张的成分。
当然,不管这个故事是否真的发生过,韩愈写遗书哭的原因是怕死还是兴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苍龙岭韩愈的故事更有吸引力,还有一个特别的“韩愈投书处”。甚至关于韩愈投书的故事也有后续。
后来,一位名叫赵文备的山西百岁老人走到“韩愈投书处”时,感叹韩愈哭了。他笑了,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苍龙岭韩退哭辞家,赵文备百岁笑韩”。
随着赵文备的追随,后来又有一个叫李柏的,游到这里,写了一首诗:“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哭笑两妙。李柏既不哭也不笑,但他在独立的山岭上咆哮。”
韩愈、赵文备和李柏是三种不同的态度,但赵文备和李柏的故事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关键是韩愈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毕竟,韩愈本人在古代历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如果这样一个角色能在苍龙岭上留下一个故事,它将永远传播下去。即使这个故事可能不是真的,名人效应也是存在的。
韩愈登华山时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他为什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