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玄奘是第一个去天竺取经的吗?其实法显比他早。

古印度在中国被称为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早在唐僧之前,两位高僧就去那里收回真经普度众生。

[img]469300[/img]

众所周知,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来源于一部著名的作品——《西游记》。小说中的唐僧是以玄奘为原型塑造的。玄奘是唐代的僧侣。他把梵文佛经翻译成汉语,介绍到国外,丰富了中国佛经,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他是最有名的取经人,在真实的历史上,还有两个西天取经人比唐僧早。

高僧法在历史上有记载。第一个从西方学习经文的人,今天来自山西襄丘,姓龚。他出生时很虚弱。他的父母担心他不能养活他,所以他按照习俗把他送到寺庙里做小沙弥。我希望他能得到佛陀的祝福。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法显对佛教的研究取得了深刻的造诣,成为当地知识最深的僧侣。当他发现经文中的一些错误并存错误时,他有了从西方学习经文的想法。

直到有一天,当他洗脸时,当他看到自己在水中变老时,他觉得时间很紧迫。因此,就在东晋隆安三年三月,62岁的法学显示器和五名师徒踏上了学习经典的道路。他们从长安出发,第二年经过张掖,一群有抱负的和尚加入。之后,他们向西北走去,到达乌隶国,南下进入塔格拉玛干沙漠,困难可想而知。

[img]469301[/img]

东晋元兴三年,法显一行终于来到了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据说释迦牟尼是佛教释迦牟尼生前最长的地方。在印度学法六年后,法显一个人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回国后,他被邀请到南京传授印度新佛法。法显花了五年时间翻译了六部成功的佛经,共有100多万字。后来,他在80多岁时搬到荆州,终于在北宋武帝永初三年去世,终年86岁。

第二个从西方学习经文的人是和尚,他通常姓李,来自贵州黄龙。据说,当他很小的时候,他就在龙翔寺出家了。他致力于学习佛教,很快在僧侣中脱颖而出。随着他研究的深入,他对现有的佛教经典并不满意,也有了从西方学习经典的想法。

南宋武帝永初元年,25人从燕都龙城出发,先后抵达今天的青海、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吐鲁番等地。经过雪山沙漠和绝壁深崖后,一群人受伤死亡,最后只剩下五个人。

历经磨难,终于到了印度,到处寻找名师,拜佛圣地。几年后,他乘坐商船安全返回广州。回国后,昙无竭一直住在江南弘扬佛教,直到去世。昙无竭把在西方学习的经历写成了《历国传记》,想传播后人。不幸的是,它已经消失了,很难找到任何痕迹。

法显和昙无尽为我国与印度的佛教文化交流、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成就不应被遗忘。


玄奘是第一个去天竺取经的吗?其实法显比他早。玄奘是第一个去天竺取经的吗?其实法显比他早。

,,,,,,

  • 发生王敦之乱的起因是什么?王敦之乱有何影响
  • 王敦之乱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次暴动,当时王敦是从琅琊王氏走出来的权臣,他以诛杀刘隗的名义开始向建康地区发动战争,并且...

  • 王国宝简介 晋朝中书令王坦第三子王国宝的生命
  • 王国宝(?-三九七年),字国宝,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中书令王坦之的第三个儿子,太保谢安之婿了。司马道子与会稽王相善,...

  • 刘聪简介 十六国时期,汉朝国君昭武皇帝刘聪生平
  • 刘聪(?-318年8月31日,字玄明,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名赵,史称前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

  • 张轨简介 晋武帝时期任凉州牧的张轨生平
  • 张轨(255年-314年),字,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的实质性建立者。张傲和张茂都...

  • 王戎简介 西晋时期名人[竹林七贤]王戎的生活
  • 王戎(234-305年),字俊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荣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

  • 余喜介绍了东晋天文学家宣夜的继承余喜的生活
  • 余喜(281-356年),字仲宁,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年)被征为博士;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