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中兴之主”,统治时期又称“孝宣中兴”。
刘翔甚至称赞汉宣帝时期:
政教明 ,法令行,边境安全,四夷清,单于钱塞,世界富裕,人民幸福,治太宗(汉文帝)。
但这只是当时社会状况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当时西汉统治集团存在着深远的弊端。强大势力的发展和农民的大规模流亡尚未得到有效制止。土地合并等深层社会矛盾实际上比汉文帝严重得多。
在胶东、渤海等地,农民起义层出不穷。据史书记载,起义的农民军是进攻地方政府,释放监狱里的囚犯,并将商人、官僚和小诸侯的财产视为自己的财产。
攻官寺,篡犯,搜朝市,劫列侯。
[img]466979[/img]
就连汉宣帝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当时人民生活贫困,盗贼泛滥,治安混乱。
人多贫,盗贼不止。
汉元帝时,西汉王朝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农民在“乡部私求,不可胜供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是“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穷则起盗贼”。
为了怀柔关东豪强,汉元帝消除了他们的反感,甚至放弃了汉初以来迁徙关东豪强丰富关中陵地区的制度。
儒生京房与汉元帝的对话很能说明问题。
京房:陛下视此为治邪?汉元帝:也极乱耳,尚何道!
当汉成帝时,西汉朝走上了崩溃的道路。史书记载,汉成帝实行暴政。
大兴兵役,重赋敛。
此时,外戚王氏权倾天下,实际上控制了西汉政权。
皇帝的叔叔王峰、王尚、王银、王根兄弟和王峰的侄子王莽先后担任司马将军。王氏封侯者多达九人。朝廷的重要官员和许多地方的刺史和军事守卫也来自王氏的门下。
外戚贪贿掠夺最惊人。红阳侯王力占据了南郡几百顷的垦草田,甚至占据了贫民开辟的熟田。王力高价卖给国家,要花1亿元。
外戚在汉元帝时,势力不大,资金超过1000万的人很少;后来,他们的家庭财富达到数亿,拥有数万片良田。他们住的豪宅堪比宫殿。这是成帝和哀悼皇帝在位时短期内暴力克制的结果。
[img]466980[/img]
其他官僚大多以权谋私,占领良田。
多买田到400顷,都是泾渭灌溉,极膏满上价,其财产称之为。
以上文字记载是当时丞相张禹的财产。
汉哀帝宠臣董贤得给田2000多顷,董贤死后家财被斥卖,收入达到43亿。
商人的力量也开始抬头。成都的罗迅、临淄的姓伟、洛阳的张叔叔、首都长安及附近县的王君芳、樊少翁、王孙大卿、樊嘉、智网都是资金巨大的商人。
除了垄断巴蜀盐井、长安、巴蜀之间的利益外,罗还用大量资金贿赂外戚王根、宠臣淳于长,勾结官商,横行农村。史书记载如下:
人们不敢按照自己的权力去信贷郡国。
汉成帝即位后不久,农民和铁官徒的暴动在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相继爆发。
四年前(公元前29年),东郡扁平(今山东扁平)候无辟领导发生暴动。
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颍川(郡治河南禹州)铁官徒申屠圣等领导人发生暴动。
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广汉(郡治四川梓潼)郑鞠等暴动。
三年(公元前14年),有尉氏(今河南尉氏)樊并、山阳(郡治今山东金乡)铁官徒苏令等暴动。苏令领导的暴动经历了19个县
,杀长吏,夺库兵,声势最大。
西汉王朝的危机在汉哀帝时更加严重。
[img]466981[/img]
石丹建议限制土地和奴隶。孔光、何武等人制定了一种方法,规定诸王、列侯甚至官员占用土地30公顷;如果你占用奴隶,最多不超过200人,列侯和公主100人,至少30人;商人不得占用土地或官员。这种方法损害了当权外戚和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集体反对,最终死亡。
在政府和地主的双重压迫下,底层的农民生活非常艰难。
有七死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只能冒险,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在农民起义的威胁下,汉哀帝荒唐地采纳了阴阳灾异论者的主张,试图用“再次受命”挽救西汉统治危机的途径。他自己改名为“刘太平皇帝陈圣”,太初元将改元。除了暴露统治者绝望的情绪外,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毫无意义。
西汉衰落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这和盗贼的泛滥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