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牧誓
武王伐周,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带领周与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周),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继位后,国力不足,与殷商对抗,继续臣服于殷商,为殷西伯。但殷商对周并不放心。商纣王曾将姬昌囚禁在狱中,并将其子杀为肉汤,迫文王喝下。周人以宝马和美女贿赂商纣,要求释放姬昌。姬昌回国后,谋商之心并不松懈。
据《尚书》记载,周国首先对西方犬戎、密须等小国进行了讨伐,然后对后方进行了东伐芪(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即孟,今河南沁阳),最终伐崇国,深入商朝势力范围。这时,周国已经“三分天下有二”了。然而,姬昌在建商大业完成前夕去世,他的儿子姬继位为周武王。
[img]465894[/img]
周武王姬即位后,以姜尚(姜子牙)为师,周公为傅,召公、毕公一组人协助周武王,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加紧落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正式进攻商纣王。为了增加自己的胜算,周武王还与众多诸侯国合作,使商朝陷入孤立。其中,本文所要求的八国牧誓,在商朝末年追随周武王。至于这八个诸侯国的结局,是不一样的。
牧誓八国是指与周武王一起攻打周武王的八大诸侯盟国,分别是平庸的蜀国和羌国,是指追逐、微国、卢国、彭国和濮国。武王征服周武王的《尚书·牧誓》明确描述了周武王对这八个国家的战争誓言。因此,它被命名为八国,并被命名为西部八国,因为八国都位于商朝的西部。
庸国
古国名庸,出自皇帝朱旭,据载曾与周武王灭商,是“八国牧誓”之一。春秋时期,庸国与巴国、秦国、楚国等诸侯国是邻国,地位和实力较高。庸国势力最大的时候,北至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越武当。在我看来,在春秋时期,庸国显然是一个中等甚至中等以上的诸侯国。即使不如晋国、齐国、楚国等大国,也应该在郑国、卫国等诸侯国。然而,在公元前611年,庸国仍然灭亡。当然,庸国是楚、秦、巴联合消灭的。事实上,这也从侧面凸显了庸国的实力。三国时期争夺的上庸郡,就在古庸国的范围内。
[img]465895[/img]
蜀国
蜀国和庸国一样,也是“牧誓八国”中比较强大的诸侯国。蜀汉位于四川盆地,东接庸国,北接周国、羌国,即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都是原蜀国的疆域。高峰时期的蜀国向北扩张到汉中,向南覆盖云南,几乎可以和三国时期的蜀汉相比。公元前316年,商鞅变法后,秦国决定先用蜀国开刀,于是发动了秦灭巴蜀之战,消灭了巴蜀,占领了巴蜀之地。
羌国
羌族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接周国,南接蜀国。它是后来羌族的发源地,后来被纳入秦国的领土。对于羌族来说,它离秦国非常近,这也注定了羌族早期被秦国吞并的命运。春秋战国时期,秦、晋、齐、楚等大国都在侵蚀周边小国。
髳国
位于四川巴,后为蜀国所灭。
[img]465896[/img]
微国
位于渭水中游南岸,今陕西眉县境内,依附于西周,由于周王室的压力,微国选择迁至今湖北省。春秋时期,微国进一步迁移到远离中原的西南地区。所以关于微国的地望,有四川巴县的说法,还有更远的四川眉山的说法,认为眉山也是微人居住后留下的地名。从湖北竹山西南到四川巴县,再到四川眉山县,最后都不见了。
卢国
位于甘肃省东部的泾河上游,今茹水河后被封为湖北省的子爵之国。对于周武王姬发册封的诸侯国,子爵自然是一个相对较低的爵位。在子爵之上,它是公爵、侯爵和伯爵。例如,宋朝是公爵的诸侯国,晋朝是侯爵的诸侯国,郑国是伯爵的诸侯国。对于子爵的陆国来说,分封的领土无疑相对较小。此外,它靠近楚国,最终成为楚国的领土。
彭国
西周建立后,彭国是西周王朝的盟国,即为消灭商朝做出了贡献,其国象牙得以延续。彭国和郑国一样,在爵位上,被周王室封为伯爵诸侯国,并受到西周王朝的重视。周平王东迁后,随着周天子势力的弱化和南方楚国的强大,彭终于在公元前710年前被楚国摧毁。彭进入楚国,成为楚国最早被摧毁的方国之一。对彭国而言,经过多次迁移,后来被周王室分封的疆域主要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
[img]465897[/img]
濮国
@ 就濮国而言,它是八国中低调的诸侯国。濮国位于川东鄂西湘北交界处,地理位置偏离中原。周朝时期,濮国与中原诸侯国几乎没有交往。战国末期,楚国向该地区和濮国爆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濮国被楚国击败,最终退到川西南,即川黔云地区繁衍生息。
什么是牧誓八国?追随周武王的八个诸侯国是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