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今天整理了邯郸之战的相关内容。不知道能不能帮你拓展一些知识。
如今,邯郸市是河北省地级市。就地理位置而言,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它是晋冀鲁豫的四个省份,即重要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邯郸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也爆发了多次战役。例如,战国初期,魏国曾包围邯郸,秦国崛起后,攻破邯郸,消灭赵国,成为秦国统治世界的必由之路。因此,邯郸之战在长平战后的公元前259年至公元前257年正式爆发。
[img]465657[/img]
据介绍,邯郸之战是公元前259年(56年)至公元前257年(58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城市攻守作战。这场战争,原本是赵国孤军奋战,独自抵抗秦国。尽管赵国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但长平之战刚刚损失了40多万大军。@ 公元前257年,赵国濒临崩溃。当然,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魏国和赵国援军赶到,帮助赵国打赢邯郸之战。所以问题来了,邯郸之战,魏楚救了赵国,其他三国为什么不救?
韩国:弱而不救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认可,正式位列诸侯,韩国成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三家分晋后,韩国虽然吞并了郑国。然而,在整体实力上,韩国不仅落后于魏国和赵国,也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诸侯国。正是这一特点导致韩国朝秦暮楚,根本不敢把自己绑在一个诸侯国。邯郸战争前,秦国不仅在长平战争中重创赵国,而且使韩国失去了大片领土。
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军越过韩国攻打赵国,被赵将赵奢击败(今山西和顺西北)。此时,魏人范菊入秦,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秦昭王根据远交近攻战略,先攻魏,再转向韩国。此后,韩国和魏国无疑遭到了秦国的不断打击。而且在这两个诸侯国,韩国本来的疆域比较小,而且离秦国比较近,自然受到的打击比较严重。
[img]465658[/img]
53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完全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当地的联系。上党郡的丢失无疑给了韩国致命的一击,这意味着韩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领土。而且,上党郡居高临下,随时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的腹地。韩桓惠王非常害怕,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与上党郡人民计划利用赵国的力量抗秦,将上党郡的十七座城市献给赵国。当然,通过长平之战,秦国还是把上党郡纳入怀中。在此基础上,当邯郸之战爆发时,韩国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一旦站在赵国这边,事后很可能会被秦国报复,得不偿失。
齐国:中立而不救
尽管齐国在五国伐齐后成功复国。然而,出于怨恨或明哲保护自己,齐国在战国后期选择了中立的态度,并始终坚持这一立场。在此基础上,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不会自救。相反,其他诸侯国一起攻秦,齐国也不会帮忙。例如,齐国没有参加公元前241年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之战。秦王政六年(前241年),赵、魏、韩、燕、楚五国组成联军功,赵将庞暖指挥攻秦。这场战争,秦国新占领的地区比较大,兵力分散,人心不稳定。进攻开始顺利,深入函谷关,距秦都咸阳仅七八十英里(今陕西临潼北)。当秦集中部队反击时,联军不支败退。第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
[img]465659[/img]
值得注意的是,第五次联合纵攻秦战后,山东六国再也没有联合抵抗过秦国,这促使秦国最终消灭了山东六国。对齐国来说,自然也不能一直中立,即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其他五国后,顺势结束了齐国的历史。诚然,齐国的中立战略是一种长远计划,只关注现在。然而,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真正能看到长远眼光的人并不多。
燕国:利益而不救
@ 在公元前259年至公元前257年邯郸之战中,齐国的中立立场没有救助赵国,这对齐国没有利益得失。然而,对燕国来说,不救赵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当时燕国想向中原扩张,而当时的赵国,自然是燕国扩张方向的重要障碍。@ 燕国不但没有救援赵国,还在邯郸之战中趁火抢劫赵国。公元前259年(燕武成王十三年),当赵国在长平战役中大败时,燕国诱使赵北部的武垣命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
[img]465660[/img]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燕国派栗腹带军攻赵,赵国派廉颇率兵抵抗,栗腹被斩,廉颇趁势包围燕国都城。燕国派任命渠议和,赵国听了渠议和的调解,解除了对燕国的包围。当然,实力上的差距,燕国想趁火抢赵国,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失去妻子又折兵,反而被赵国名将廉颇包围。
公元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赵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武遂和方城。不久之后,燕国以老剧辛为帅,等待进攻赵国的机会。结果剧辛轻敌,率军进攻,被赵军指挥庞打败,剧辛被俘,燕军损失2万人。公元前236年(燕王喜十九年),赵再次率军攻打燕,攻打狸、阳城。燕国屡屡战败,秦国以救燕为名,不断出兵攻占赵地。
总的来说,邯郸之战爆发时,韩国、齐国、燕国各自的原因都救了赵国。然而,魏国和楚国的支持使赵国赢得了邯郸之战。这意味着在战国后期,只要一半的诸侯国共同努力,秦国的扩张势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假如山东六国都能团结起来,秦国就会被压制在关中之地,难以图谋中原。然而,灭六国,六国也是,山东六国相貌合神离,最终被秦国打破。
邯郸战争期间,救援赵国的国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