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战国时期,秦国两次派出60万大军攻打谁?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在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中,周朝诸侯国的数量大幅减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各诸侯国之间战争的停止。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消灭了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格局。战国时期的战争无疑比春秋时期更大、更激烈。比如春秋末期爆发的艾陵之战,吴国10万大军对齐国10万大军,这已经是春秋时期最大的战役之一了。

然而,战国时期,20万人的战役已经司空见惯。例如,在白起指挥的伊阙之战中,秦国派出了10多万军队,而韩国和魏国则组成了24万联军,这是一场30多万人近40万人的战役。战国时期,秦国无疑是多场战役的发起者。对秦国来说,战国时期有两次出兵60万人。尽管秦国大业大,但这60万人几乎是秦国能动员的所有精锐力量。所以,问题来了,秦国两次派出60万大军,一次是进攻楚国,另一次是进攻谁?

[img]464964[/img]

一方面,秦国为了一举消灭楚国,确实动员了60万大军。然而,60万军队确实是秦国所有的精英。因此,秦国一开始就准备用20万人吞并楚国,直到出动60万大军。秦王嬴政22年(前225年),派李信和蒙武率领20万大军,分兵两路攻打楚国。在年轻气盛的李信看来,消灭行将灭亡的楚国,只需要20万军队。此外,出于对楚国的蔑视,李欣并没有把这20万军队聚集在一起,而是分成两条路。李欣率领一支军队攻打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蒙武率领一支军队攻打睡眠(今河南省固始县沈丘东南部),击败了楚军。李信又攻炎营,再破之。于是引兵东,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

楚国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跟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发动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个营地,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着残兵逃回。因此,轻敌傲慢的李信在楚国遭遇了败仗,这也让秦王嬴政非常生气。早在李信出兵之前,老将王琏就说,要消灭楚国,必须有60万军队。结果,秦王嬴政不听,采用了李信的计划。因此,李信战败后,秦王嬴政不仅亲自到王坚家道歉,还答应给王坚60万大军进攻楚国。

公元前224年,王坚和蒙武率领60万军队再次攻打楚国。楚国征兵全国兵力,命项燕带领平舆与秦军决战。秦王在营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监督战争。王坚采取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楚军多次挑战,最终拒绝出来。王健与士兵生活在一起,关心他们的饮食和日常生活,注意他们工作和休息的结合,同时进行投石和跳远运动,以提高士兵的体力和战斗技能。楚军不能求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战斗精神松懈,项燕不得不率军东撤。公元前223年,王坚抓住战斗机,挑选精兵,追击,在齐(今安徽苏州东南)南大击败楚军,杀死项燕(这里有争议)。秦军乘势攻占楚国许多城邑。

[img]464965[/img]

对此,在笔者看来,王建之成功消灭楚国,除了60万军队的兵力优势外,也离不开秦国充足的后勤补给。换句话说,王坚带领60万军队在楚国停留一年,这无疑需要足够的粮草支持。显然,在这一点上,秦国强大的国力可以支撑王坚长期留在楚国,从而等待一击必中的战斗机。在这场战斗中,王坚和蒙武带领秦军继续深入楚国,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获楚王负刍,这意味着楚国正式灭亡。

另一方面,在长平之战中,秦国也使用了60万军队来打败赵国。然而,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和赵国一开始并没有尽力,也就是说,双方的力量逐渐增加。换句话说,长平战争的爆发,特别是规模达到100万人的程度,实际上是偶然的一面。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长平之战爆发,秦将王对长平的赵军发动进攻,赵小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进攻秦军。赵军连败,赵将廉颇带领军队撤退到丹河东岸,修筑壁垒,赵军胆怯,不敢与秦军作战。因此,赵孝成王对廉颇对秦军的恐惧和长期拖延感到不满。他多次派人指责廉颇,最终决定取代廉颇。

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统率20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部队将领,再次改变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当赵国不断增援,促使其兵力达到40万时,秦国这边也没有闲着。在长平战役中,秦昭襄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军后,为了彻底击败赵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确定天地,秘密调动武安君白起为将军,改命王为将军副将军。同时,他让军队严格遵守换帅的秘密,不管有没有泄露。

[img]464966[/img]

@ 面对纸上谈兵的赵括,白起命令一支2.5万人的部队突袭赵军的进攻部队,切断赵军的后路,命令一支500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地之间,将赵军的主力部队分成两支孤立的部队,切断赵军的粮食道路。秦昭襄王得知赵军的主要粮道被切断,亲自前往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及附近地区),授予当地人民一级头衔,并派出河内县15岁以上的年轻人到长平战场拦截各国的援军和粮食运输。这次增援后,秦国在长平战役中的兵力达到了60万人。对此,笔者认为,正是军事上的优势,使秦国能够包围赵括率领的40万军队。

换句话说,如果兵力相当,白起很难保证实现全歼赵军的目标。总的来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总共投入了60万军队,而赵国则派出了大约45万兵马。在这场战争中,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假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赢得了战争。在这方面,在我看来,赵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加快了秦国统一世界的进程。长平战争是战国历史的最后一个转折点。到目前为止,秦国摧毁六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当然,如果秦昭襄王没有输掉邯郸之战,秦灭六国的成就很可能不会留给秦始皇。


战国时期,秦国两次派出60万大军攻打谁?秦国在战国时期两次出动60万大军分别攻击谁?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解密:先秦墨家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的?
  • 墨子是先秦王子中罕见的农民思想家。他深刻的理论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体现在逻辑哲学上。他的话往往从小到大,甚至是类比...

  •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子是孔...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秦孝公为什么大力支持商鞅变法?最终结果如何
  • 秦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不仅秦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