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纸上谈兵和赵括有什么联系? 赵括来背长平战争的锅吗?

很多人不知道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林相如传》,但这个成语并没有出现在史记中。事实上,纸只出现在西汉时期,战国时期没有“纸”。在司马迁所在的西汉时期,纸张开始出现,东汉时期的技术开始成熟和使用。

@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并不是司马迁《史记·廉颇林相如传》中第一个出现的成语。据研究,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原文是:“这样的诗人现在在这里;但是我每天都去纸上谈兵。”说的是文人墨客的事,跟赵括无关。

真正开始把“纸上谈兵”和赵括联系起来,应该是《上下五千年》。书中第40节有这样一句话:“纸上谈兵的赵括”。也就是说,“纸上谈兵”的典故来自《史记·廉颇林相如传》;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直到《上下五千年》,“纸上谈兵”才与赵括的典故联系在一起,成为我们现在熟悉的“纸上谈兵”。

[img]464010[/img]

典故旧说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将军赵豪是一位著名的将军。他的儿子赵括来自将军,他的军事战略一定是家庭学习的起源。事实上,赵括真的很熟悉军事理论,甚至他的父亲也说不出他。然而,他的父母对他并不乐观。他们认为他的理论很扎实,但他们没有实践经验。当他们真正上战场时,他们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公元前260年,秦军包围党(今山西长治)。赵孝成王派廉颇领兵解救,结果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两军对峙。秦军教练多次挑战赵军,廉颇避而不战。

结果,秦军别无选择,只能制定一个离间计。他派人到处散布谣言,说廉颇没用。他很快就投降了。赵括是最有能力的,但赵王没有派他去战斗。结果,赵王听了周围的讨论。虽然林相如和赵括的母亲站出来阻止他,但赵王仍然崇拜赵括为将军来接替廉颇。

看到离间计成功,秦军主教练白起安排埋伏,故意打了几场败仗,诱使赵括深入。赵括被秦军包围,万箭穿心而死,赵军40万人全军覆没。经过这场战斗,赵国精力充沛,很快就被秦军王坚摧毁。

[img]464011[/img]

典故新解

至于“纸上谈兵”的典故,我认为40万军队的惨败根本不是赵括的责任。事实上,赵括背着黑锅。廉颇和赵国高层应该真正为这次惨败负责。

你为什么这么说?从秦赵的军事实力来看,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是一支富国强兵,国力越来越强大。无论军队走到哪里,它都横扫了六合,震惊了世界各地。对于长平之战,秦国高层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虽然赵国从赵武灵王开始实施胡服骑射,大大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但在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方面仍然比秦国差。

在战争的前半部分,教练廉颇看到秦军仍然很强壮,估计很难赢。此外,赵国的高级管理层也有指示,只是为了避免战争,想和远方的秦军一起消费,认为长途袭击的秦军一定缺乏物流供应,最后只能撤退。

结果,赵国高管和廉颇大大失去了计算。十几个月后,秦军没有撤军,甚至不断从中国增兵。后勤粮草也是车载马送的,不惜大量血本。这只是一种战斗到底的姿态。

[img]464012[/img]

赵国看到了失败,只能被士兵挡住,继续转到前线与秦军作战。但事实上,赵国的做法是错误的。为什么赵国的胡服骑射能在世界上闻名?这取决于战马的流动性。

在对抗的早期阶段,赵军可以在秦军形成之前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优势。随着高度流动的骑兵部队,持续、快速的主动攻击,以闪电般的闪电攻击。秦军准备好之前,完全有希望打乱秦军的位置,后来的战争形势对赵军非常有利。

现在,这是一场长期的对抗。因此,秦有足够的时间从中国调动精英,最终形成一个固守的阵型。秦军的弩和硬弓在当时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秦军已经成为一种气候。赵最大的骑兵优势,面对准备好的秦军阵营,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最重要的是,战争的消耗是全面的国力,当时秦国的国力远远超过赵国。赵军这样做,相当于用自己的弱点来对抗对方的最强点。@ 赵国在对抗初期可能还能扛得住,但时间长了,国力的强弱就显现出来了,赵军注定要失败。

[img]464013[/img]

果然,赵国的粮草材料供不应求,这场消费战是物流,战争形势开始发生变化。此外,赵国的中青年劳动力已经跑到了前线,农业生产等国内生产活动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恶性循环下,赵国的物流供应更加崩溃。

此时,赵只能向其他国家借粮,但问题是秦实施的远近攻略非常成功。其他国家要么与秦关系良好,要么不敢,要么没有实力,要么太远。@ 最后,赵国别无选择,只能决定速战速决,赵国真的负担不起。

但事实上,这场战争已经没有希望了。面对秦军的强力弩,速战速决一定是失败的。老将廉颇心里很清楚这一点。他不想承担这样的政治责任,他也承担不了,所以他仍然无法避免战争。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所谓的反间计拉开了序幕,说秦国使用了反间计,廉颇被取代了。事实上,廉颇被撤职的真正原因是赵国再也撑不住了。战争初期的战略失误注定了赵军的失败。

赵国高级管理层认为,如果快速决策,可能会严重伤害秦国的活力,赵国仍有翻身的可能性。但廉颇总是无法避免战争,这就是为什么要改变将军,让赵括坚决执行朝廷快速决策的命令。然而,为了看起来好看,有所谓的离间计。

[img]464014[/img]

当时,包括名相林相如在内的赵国高层在内的快速决策应该得到一致认可。然而,林相如有着独特的眼光。他当时对赵括并不乐观,但他真的很喜欢。

@ 据说历史上的长平之战是赵括纸上谈兵的结果。但事实上,赵括是非常冤枉的。真正的负责人应该是赵王和他周围的政治精英,以及一些将军的战略和综合国力的弱点。

@ 赵括在这个典故中,是不是纸上谈兵都无所谓,只要他接下指挥权,注定是个背锅侠。


纸上谈兵和赵括有什么联系? 赵括来背长平战争的锅吗?纸上谈兵和赵括有什么联系? 赵括来背长平战争的锅吗?

,,,,,,,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

  •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子是孔...

  • 解密:先秦墨家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的?
  • 墨子是先秦王子中罕见的农民思想家。他深刻的理论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体现在逻辑哲学上。他的话往往从小到大,甚至是类比...

  • 中国阿Q精神的鼻祖是谁?孔子的儿子孔鲤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些“阿Q”情结。鲁迅发现了这个“真理”,率先获得了文学版权,比如匕首射击,刺伤了许多人隐藏的心:“哦...

  • 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孔子高徒卜商生平介绍
  •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44岁。以文学著称,以孔子论《诗》为特色,孔子称赞:“商人可以说“诗”已经走了。”在孔门弟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