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整理了长平战争的相关内容。我想知道它是否能帮助你扩展一些知识?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与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长平之战发生。这场战争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造成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为不利。由于战争连续失利,赵王追求和秦国,不能被戏弄,再加上廉颇坚持不战,使赵国蒙羞。秦国看到赵国坚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扬言秦不怕廉颇,怕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
因此,赵孝成王不听虞卿和林相如的建议,坚持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按照赵孝成王的意图,改变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和军规,更换了将军,组织了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指挥官。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白起采取了假败后退、引诱敌人脱离阵地、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赢得了战争。秦国和赵国在长平之战中都倾其所有,即面临着国内兵力空虚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楚国为什么不在长平战争中偷袭秦国,为楚怀王报仇呢?
一
[img]463812[/img]
@ 在很多人眼里,为楚怀王报仇无疑是楚国趁火抢劫秦国的最好理由和动力。公元前299年,秦国占领了楚国八座城市,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不听昭绥、屈原的劝告,决定去武关,被秦国拘留。秦昭襄王强迫他割地保命,被仍肩负责任的楚怀王严词拒绝。秦国无法实现劫持楚怀王轻松获得楚国领土的夙愿,但只能一直囚禁楚怀王。楚怀王被拘留期间,楚人立王子米横为王,楚顷襄王为王。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楚怀王已经没有价值了,秦国可以把它放回楚国。然而,最终的结果是楚怀王客死在异乡。楚怀王在公元前297年逃跑。秦伏兵断绝了楚怀王通往楚地的道路,然后想留住楚怀王,让楚怀王割地。
楚怀王非常生气,不听秦人的话,于是楚怀王逃到了赵国。楚怀王不允许赵国入境。楚怀王试图逃往魏国,却被秦国追兵抓住。楚怀王不得不再次进入秦国。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忧郁成病,死于咸阳。秦国把遗体送回楚国,“楚人都怜之,如悲亲”。楚国上下都很难过,甚至同情楚怀王的遭遇,在秦末的起义中,又出现了一位楚怀王。总的来说,楚国在长平战争爆发时,确实应该趁势偷袭秦国,这不仅是为了报仇,也是为了遏制秦国对外扩张的势头。
二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楚国在长平战争中无所作为。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长平战争爆发时,秦昭襄王其实也担心山东六国偷袭自己。毕竟,赵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为了赢得这场决战,秦昭襄王前后也使用了60万军队,这已经是秦国动员的全部精英了。因此,为了威慑山东六国,包括楚国,秦昭襄王一开始并没有把白起派上长平战场。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长平之战爆发,秦将王对长平的赵军发动进攻,赵小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进攻秦军。
[img]463813[/img]
在长平战争初期,秦国的教练是王米,而赵国的教练是廉颇。在秦国的反间计下,赵孝成王用赵括代替廉颇,而秦昭襄王则用白起代替王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赵括的出现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但白起却悄悄地来到了长平。对此,秦昭襄王表示,只要敢泄露白起行踪的人,全部杀人。因此,当赵括率领赵军发起冲锋时,他并不知道对面的教练已经变白了。至于楚国等诸侯国,我不知道白起不再在秦国,而是去了长平。
三
对楚国来说,显然比其他诸侯国更怕白起这位名将。白起指挥的严颖之战,是指36-37年(前279-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都严(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营(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大规模作战。秦国在炎英之战中大获全胜。在这场战争中,秦国占领了楚国西部长江以北(江汉平原西部和湖北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在这里建立了南县。白起因其卓越的战功被秦昭王命名为武安君。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经过严英之战的重创,楚国的有生力量消失了,失去了大片领土。而这,促使白起在楚国上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是此时的白起,就像逍遥津战后的张辽一样,让对方不敢轻举妄动。
值得注意的是,楚国得到秦国白起不在的消息后,长平之战已经结束,秦国的主力军陆续回到秦国。此时,楚国更不敢偷袭秦国。另一方面,长平战争爆发时,楚考烈王在楚国的基础并不是很深。楚顷襄王36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生病,熊完从秦国逃回楚国。同年秋天,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即位后,以黄歇为令尹,将淮北十二县封给他,号春申君。
四
[img]463814[/img]
@ 楚顷襄王病逝前,熊完还在秦国当人质,楚国内部出现了与熊完争夺王位的势力。在此基础上,尽管熊成功回到楚国继承王位。然而,楚考烈王在秦国呆了很长时间后,在楚国仍然缺乏可信的力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楚考烈王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楚国的权力。楚考烈王在公元前260年长平战争爆发时,不敢轻举妄动。如果你贸然派兵马,吃到败仗,无疑会给之前争夺王位的对手攻击自己的借口。
此外,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秦国对楚国发起进攻,以考验楚国的态度。春申君黄歇为追求其“亲秦附秦”路线,将州陵(今湖北咸宁西北)割让给秦国,楚国势力较弱。长平战争爆发前,秦昭襄王继续给楚国施加压力,使楚国亲秦一派占上风。这意味着楚考烈王想在公元前260年偷袭秦国,显然会面临楚国内部大臣的反对。综上所述,长平战争爆发时,秦国虽然空虚,但无论是楚国还是其他诸侯国,都无动于衷,即没有帮助秦国或赵国,也没有偷袭这两个诸侯国。当然,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只有其他五个诸侯国不介入,才间接帮助秦国。
为什么楚国在长平战争中没有选择偷袭秦国的兵力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