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什么东汉后期的[清议]能量这么大?

在古代,名人指的是那些学习古今、充满知识、受人尊敬的人。虽然他们很穷,没有力量绑鸡,但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穿衣服和食物,甚至他们的地位也高于权贵。在中国古代宦官中,名人也有很多人,他们的地位很高,有些人甚至被授予皇帝的称号。

东汉后期的清流派名士是一群非常特殊的人。他们身无分文,却不用担心衣食。他们不是权贵,但他们可以让权贵屈尊。

皇甫规,字威明,出身西北豪强,官至辽将军,是东汉后期最著名的将军之一。他不怕勇敢的羌人,不怕权力遮天的宦官,只怕名人。解甲归乡后,一位曾担任雁门太守的同乡前来拜访,皇甫规非常冷淡地把别人送走了。一天,一位名叫王符的年轻书生来到门口求见,皇甫将军“惊慌失措,衣不如带,鞋履出迎”,原因很简单:王符是清流派的名士。

汉末,曹操曾经以这种尴尬、仓促但极其热情的方式对待袁绍的徐友。人们认为这是曹操对徐友的要求。事实上,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徐友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在那个清朝著名学者兴高采烈的时代,如果你冒犯了著名学者,你会引起批评,失去人们的心,这相当于毁掉你的未来。

史书描述:名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自公卿以来,我们就不怕贬议,走到门口”。名人的清议言论精力充沛,是东汉后期的一种独特现象。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东汉后期的“清议”本质上是一种舆论。舆论的主体是清流派士大夫。外戚、宦官、平庸的官僚都是“清议”批评的对象,正直、忠诚、勇于工作的名人和官僚成为“清议”的对象。

东汉“清议”对宦官群体的批评和批评最为严厉。“亲贤臣,远小人,先汉兴隆;亲小人,远贤臣,然后汉就颓废了。当时先帝每次和臣们谈论这件事,都会感叹自己恨桓和灵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谴责的“反派”主要是外戚和宦官,尤其是宦官。

男子去势,在宫中为皇帝和后妃服务,俗称宦官。宦官在中国并不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宦官也被用于古埃及和波斯的宫殿。《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宦官的身份担任中书令。东汉在宫外培养了一个庞大的士大夫群体,在宫内饲养了一个相当可观的宦官群体。到东汉后期,宦官人数已经达到2000多人。

为什么东汉后期的[清议]能量这么大?

(图)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作家、思想家司马迁被后人尊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历史研究发现,最早的阉割出现在商代,从那时起就有阉割。中国宦官早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他们大多是奴隶和罪犯,在宫廷里做一些基本的“家务”。

东汉宦官对政治事务的深入干预始于顺帝刘宝时期;在桓帝刘志和灵帝刘红统治期间,宦官的权力达到了顶峰,成为东汉后期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延禧二年(159
2000年),在宦官的帮助下,桓帝根除了权力一时的外戚梁冀。单超、曹腾、具媛等宦官因功封侯,东汉进入宦官专权时代。汉灵帝最喜欢的宦官是张让和赵忠。他曾公开宣称:“张常侍是我父亲,赵常侍是我母亲。”

这些宦官依靠皇帝的宠爱,手里拿着王爵,嘴里含着天宪,上下手,左右朝政。他们深深地生活在宫廷里,但他们的亲戚、朋友和附属的人在首都内外遍布重要的天津。他们霸道霸道,为非作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力量网络。历史书描述了宦官集团的权力,“行动回山海,呼吸霜露”。

曹腾是东汉后期地位最突出的宦官之一。他为四位皇帝服务,在宫廷工作了30年,被封为费亭侯,官至长秋,成为皇帝最信任的政治顾问。曹腾死后,养子曹嵩继承了爵位,得到了太尉这样的高官。曹操的儿子曹操年轻时放荡不羁,品行不修,二十出头进入官场。没有宦官祖父曹腾提供的阴泽,这个乱世枭雄未必能成为汉代江山的颠覆者。后来,曹魏政权追求曹腾为“高皇帝”,曹腾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皇帝”称号的宦官。在史家的作品中,曹腾仍然是一个更正派的宦官。一个正派的宦官还有这样的能量,其他宦官的情况可想而知。

明末清初唐甄在《潜书》中描绘的宦官形象是“望之不像人,相之不像人,听之不像人声,察之不近人情”。在正统观念中,这些失去了男人根本的“异类”,是天刑之人,刀锯之后,只适合做一些琐碎的事情,根本没有资格登上寺庙。在东汉士大夫看来,宦官是万恶之源,国家的各种不幸都与宦官当权有关。汉家不铲除这些害群之马,命运堪忧。

永康元年(167
冬天,寒冷异常。但被囚禁的党人却清楚地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十二月,昏昏欲睡的汉桓帝驾鹤西去,年仅十三岁的刘宏即位,这就是汉灵帝。朝廷重臣重新洗牌,清流派领袖窦武和陈蕃重用。将军窦武是灵帝窦太后的父亲。他谦虚好学。他不仅没有外戚的坏习惯,而且有汉末名人所尊敬的各种美德。太傅陈蕃以正直不阿着称,一直被视为士大夫的楷模。两人执掌大权,让人看到了大汉重组朝纲的希望。自东汉中期以来,统治阶级逐渐形成了三个营地分明的政治集团:外戚、宦官和清流派士官僚。现在,外戚和清流派官员结成了联盟,宦官的末日还会远吗?

汉帝国的历史证明,一旦外戚和士大夫联手,就会形成一把不可战胜的巨型铁钳。公元前 74 2000年,外戚霍光和士大夫一起完成了更换皇帝的壮举;8
2000年,在士大夫的鼓声下,外戚王莽把刘家的汉朝变成了王家的新朝。在很多人看来,用这把巨大的钳子来对付一群阉割的宦官真的很容易。然而,在
在168年的政治斗争中,这把曾经寒冷的巨型铁钳莫名其妙地生锈了。

灵帝建宁元年(168
五月的一天,日食出现在洛阳上空,朝野上下惊恐不安。在汉代人的观念中,这是上帝对天子施政不当的谴责。窦武、陈蕃等立即趁机上演,称宦官干政引起天怒人怨,必须把他们全部革职,全部绳之以法。8月,他们完成京畿道的警备部署后,再次上演,要求立即杀害宦官首领曹节等人。最后的大清算即将开始。

宦官被迫走到了死胡同。桓皇帝的死使他们感到危机;李英、杜密等党人的复出使他们坐立不安。但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等死。他们像鹰爪下的狡猾兔子一样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给对手一个致命的打击。窦武和陈凡被即将到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忘记了宦官仍然掌握着最后的筹码——皇帝和太后。

杀宦官的奏章是给窦太后亲读的,但宦官当晚偷窥了杀气腾腾的文字。显然,一些没有不端行为的宦官被激怒了。他们怒吼道:“为非作恶的宦官应该被杀,但我们这些人是无辜的。为什么要被家族摧毁?"共同仇恨的宦官们连夜行动。他们软禁窦太后,将汉灵帝劫持到德阳殿,并以天子和太后的名义发布平乱令。窦武匆匆召集北军五校尉应战,但他的士卒不敢攻击皇帝的羽林军,纷纷倒戈。窦武兵败被围,被迫自杀。

最悲惨的一幕立即上演。80多岁的太傅陈凡听说了宫廷政变和窦武的牺牲。他没有撤退,而是带领80多名门生和官员冲进宫殿承明门,像飞蛾一样战斗,最终被杀。

陈蕃,字仲举,汝南县平舆县(今河南平舆)人,少年时有远大志向。据说他十岁的时候,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拜访,看到院子里乱七八糟,说:“你为什么不打扫房子招待客人呢?陈凡回答说:“大丈夫应该清除世界上的污垢,怎么能关心一个小屋呢?这位一生忠诚的老臣,终于以死捍卫了自己“不畏强御”的高节,却未能实现“扫除天下”的大志。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扫天下”和“扫一屋”一直是科场考试的重要命题。假如陈太傅和窦大将军能更加细致,以“扫一屋”的态度“扫天下”,也许这场悲剧就不会上演了。只是历史不能假设。

为什么东汉后期的[清议]能量这么大?

天下是汉家的天下,天下的主人姓刘。如果主人像泥鳅一样离不开污泥,陈番还是坚持要清除污泥,那么只有陈番自己才能被清除。在东汉后期的专制政治制度中,皇权的行使离不开宦官。对宦官的深入打击必然会伤害皇帝。伤害皇帝,就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所谓“投鼠忌器”,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陈蕃、窦武、清流派士大夫的悲剧。

由于各种原因,窦武和陈蕃组成的反宦官集团很容易被宦官集团击败。他们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打击所有宦官,不仅引起了窦太后的反感,也团结了彼此不和谐的宦官。还有一点很重要:窦武之死,当然是因为事起仓促;而陈蕃赴难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多少士大夫的帮助。显然,清流派并不是官僚的主流,他们与普通官僚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在此之后的一系列党囚事件中,很多官员落井下石,坑害党人,这也说明了这一点。无论如何,反宦官行动的最终失败,使朝纲昏暗的东汉王朝失去了内部调整的最佳机会。


为什么东汉后期的[清议]能量这么大?为什么东汉后期的[清议]能量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