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燕云十六州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继续往下看。
如果要评价“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要塞”,燕云十六州绝对占有一席之地。自唐代以来,这个地方被反复易手八次,吸引了大大小小的政权为其战争、谈判甚至支付费用。与此同时,也有许多著名的事件和朝代的变化。它被引导或结束。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在一个特殊的时代,燕云十六州扮演着不亚于“火药桶”的角色。
燕云最早出现在《宋史》中,地理志对他的描述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北部。
第一次易手,发生在五代十国末期:
公元923年,李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立了后唐。三年后,兴教门的变化爆发,李思远夺得王位,重用将军石景堂,并将公主许配给他。后唐末年,李从克登基,藩镇与中央政府的矛盾越来越大,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当时,石景堂担任河东节度使,先发制人,起兵造反。
石敬堂的武力值没有绝对优势,为了快速取胜,便投奔契丹,承诺事成后将燕云十六州交给对方奖励。
[img]463204[/img]
契丹(辽)铁骑拥有进入中原的钥匙,经常南下,南方的政权总是受到威胁。直到北宋,燕云16州的第二次易手才发生:
自宋朝成立以来,天子一直计划收回北方门户网站,但一直没有关键。1122年,金国崛起,与北宋签署了著名的“海上联盟”,以迅速吞并领土。同意灭辽后,他愿意归还燕云16州。
在这笔交易中,金国扮演了一个阴险的角色。在辽朝的约束下,他伪装懦弱。当辽朝被摧毁时,他毅然抛弃了北宋的盟友。两年后,严阿骨去世,大金南下灭宋,燕云十六州收入其中,金朝统治达到全盛时期。这也是第三次改变。
[img]463205[/img]
为什么金庸花了这么多时间谈论颜洪烈和杨康?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微观故事的主线,更是为了讲述:在弱肉强食的大时代,即使你是牛,也要被你上端食物链的一方吞下。
公元1215年,元朝灭辽。当然,中原枢纽燕云十六州第四次换了主人,忽必烈直接将北京定为陪都。
朱元璋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虽然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他知道,要想定都南京,稳定治国,就必须赢得北方的关键区域,这也是元军东山再起的筹码。洪武元年,徐达经常在春天领导北方,直接击中大部分。朱元璋这次有多重视这次旅行?为了碾压敌人,不,就是碾压铁骑,骑兵用了15万,备用战马30万。
大家都知道,朱棣迁都北京,完全坐稳江山。燕云十六州第五次易手。
[img]463206[/img]
第六次易手发生在清兵入关后。公元1644年,李自成来到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然而,很短的时间内,情况发生了逆转。多尔根与吴三桂等人结成联盟,将李自成赶出北京,占据了胜利的果实。
最后两次发生在现代:1912年,随着1911年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崩溃,北洋政府管辖了很短的时间。1928年,北伐结束时,南京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当然,这片土地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但这不是一个“历史范畴”,而是一个时间。
@ 我们跳出历史,试图探讨为什么自古以来,十六州就是必争之地。
大多数时候,敌人在北方;在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受燕山和太行山的阻碍,十六州是南下进入中原的最佳选择。
不信请看:
契丹,第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和外蒙古,首都位于内蒙古赤峰。1938年,石敬怡献出了16个州。十年后,大辽南下征服开封。
位于中国东北部的金国,首都是今天的黑龙江哈尔滨。后来输给了蒙古的攻击,也逃到了开封。
没有必要详细说明蒙古国和后金的活动区域。
对于中原政权来说,燕云十六州是一个门户,跨越这个地方,没有“自然危险”作为障碍,所以有句老话说“失去十六个州将失去中原”。北方的政权呢?得到这个地方意味着领土的定性变化,留下更大的领土只是时间问题。
燕云十六州被易手多少次?为什么这么多人要争夺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