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内阁首辅张居正有哪些错误?对明朝有什么影响吗?

人不是圣贤,谁能无过!

在张居正的辛勤工作下,虽然明末的统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在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期间的所作所为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一些错误。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些错误是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img]461188[/img]

失策一、接受了明神宗对儿子的特殊照顾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次子张嗣修参加科举考试,一举高中二甲第二名(相当于全国第五名)。

按理说,这个排名还不错,未来飞黄腾达的概率也很大。然而,为了吸引张居正,明神宗刚刚将张嗣修二甲的第二名提升到一甲的第二名(第二名),并毫不顾忌地对张居正说:“先生,我说不出他的伟大成就。我只看顾先生的后代(万历豪宅)。”

对于明神宗公开破坏科举公正性的行为,张居正不仅没有表示反对,还自豪地对前来道贺的人说:“昌吾后者不是今天的第二个儿子(长子张敬修和次子张嗣修),而是第四个小儿子可以继我江陵(《见闻杂记》)。”

万历八年,张居正三子张茂修被明神宗任命为状元。

从明太祖建国到明神宗继位200多年,这种当代大臣的后代相当罕见。为了避免被指责为权谋私,绝大多数明朝大臣甚至不允许子孙参加科举。例如,在明世宗统治的45年里,权力雄厚的严嵩和徐阶“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有乡试者”。

然而,张居正不顾一切地接受了明神宗对儿子的特殊照顾。随后,阁臣吕调阳、张四维、申时行等人也起效,竞相通过科举帮助子孙入仕。随后,各部尚书和侍郎直接出面为家人子女谋求科举各级考试中名列前茅。

万历中期发展后,随着东林党的崛起,楚党、齐党、浙党通过干预科举,不断将依附于自己的士子送入仕途,从而增加政治翅膀。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居正接受明神宗对子孙后代的特殊照顾,确实破坏了明代科举的公平性,导致了明神宗中后期党争的出现。然而,明末党争激烈的主要原因是明神宗的不作为和东林党的崛起。张居正的失误并不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img]461189[/img]

二、整顿书院

嘉靖时期,阳明心学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发展,宣传知识与实践的统一,良知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许多官员也沉迷于心理学的研究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致力于传播心理学的官员和学者利用学院聚集学徒进行讲座。

阳明心学流行初期,确实为暮光之城的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解决明中后期面临的内忧外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拉倒严嵩的徐阶,把记录有五行阵、三才阵等阵法的兵书交给戚继光的唐顺之,都是心学传人。

然而,明代的正统思想毕竟是程朱理学,心学的流行必然会引起坚持正统的人的抵制,所以心学与程朱理学的碰撞必然会导致人们的思想混乱,特别是王阳明死后,心学分为江右学派、台州学派等七个派系,加剧了人们的思想混乱,甚至以心学传播的名义,逃避现实的坏习惯也开始流行。

这些情况的出现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改革的顺利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统一思想,推进改革,张居下令对著名心学传播者何心隐进行整顿,并将64所影响较大的学院全部收回官办。

尹琦、陈仁姬在《张居正改革沉思》一文中认为,张居正整顿书院的做法促成了党争的形成,加速了大明的灭亡。然而,在我个人看来,这个锅真的轮不到张居正了。张居正整顿学院的做法是让程朱理学重返社会主流,统一思想,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改革。结果,张居正一去世,就废除了禁止私人讲座和整顿学院的做法。此时,程朱理学在心理学退出后还没有占据人们的思想真空区域,所以这些真空区域将不可避免地被其他思想占据,人们的思想混乱自然比张居正在整顿学院之前更糟。说明末党争的根源不是张居正整顿书院,而是张居正没能多活几年。

[img]461190[/img]

第三,选择潘生作为接班人

万历十年(1582年)6月初,张居正病了,接下来的几天,张居正病情突然恶化,以至于“糜饮不进”。无奈之下,张居正不得不开始考虑选择谁作为接班人。

在当时的内阁中,张居正背后的张四维和沈时行都是他自己选择的助手,按照明代内阁的做法,张四维是张居正接班人的最佳人选。然而,张居正最终选择了冯宝推荐的潘生。

潘盛不是当时最好的接班人,原因有三:

1、潘盛当时已致仕多年,在朝中根基不深;

2、早在万历五年,明神宗就清楚地表现出对冯宝的不满,以至于明神宗在练习书法时故意把墨水扔在冯宝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选择冯宝推荐的候选人作为继任者肯定会引起明神宗的不满;

3、如果你选择潘生作为继任者,你必须把他推到首辅位置,但此时,内阁中有张四维和申时行。按照明代内阁的做法,只有赶走张四维和申时行,潘生才能成功成为首辅。如果他们真的发展到这一步,他们肯定会尽力阻止潘生入阁,以保护自己。一旦潘生入阁失败,就意味着张居正的改革难以继续。

然而,张居正的身体状况不再允许他为未来做出任何仔细的安排。他只能期待冯宝支持的潘盛能够实施改革。

万历十年六月九日,明神宗接到张居正推荐潘盛的奏疏后,下诏让潘盛入京。万历十年六月十日,张居正病逝。

[img]461191[/img]

万历十年6月11日,变故陡生。一直看着冯宝不顺眼的明神宗派太监张鲸到内阁找张四维和沈时行商量驱逐冯宝。担心如何防止潘生入阁的两人立即同意了。

在得到内阁的支持后,明神宗立即下令将冯宝赶到南京,然后张四维和申时行授权皇家历史弹劾潘盛。潘盛看到情况不好,迅速请求致仕,明神宗立即同意。

在保留了自己的权力后,张四维和申时行也看到了明神宗消除张居正影响的意图,并成为张居正和张居正改革的反对者。就这样,张居正死后不久,张居正的成就被完全否定,张居正的改革立即被废除。大明错过了最后一个从混乱到治愈、从衰落到繁荣的机会。

选择潘生作为接班人可以说是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期间最大的失误。如果他能选择合适的接班人,如果张居正的改革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张四维和申时行为保权位的突然逆转。

虽然张居正的改革没有持续更长时间,但如果明神宗能像秦惠王一样“杀商鞅而不浪费商鞅的法律”,也许大明的国家可以持续更长时间,说张居正的失误不是大明灭亡的原因。

@ 虽然张居正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犯了错误,但他与大明的灭亡关系不大。如果非要把张居正和大明的灭亡联系起来,那就是张居正死得太早,改革持续时间太短。


内阁首辅张居正有哪些错误?对明朝有什么影响吗?内阁首辅张居正有哪些错误?对明朝有什么影响吗?

,,,,,,

  • 明世宗统治的嘉靖年间有何表现?他在位多少年
  • 明世宗嘉靖帝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名叫朱厚熜。朱厚熜公元1507年出生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第二个儿...

  • 胡蓝之狱看朱元璋的残忍:明太祖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 朱元璋起自微寒,做了皇帝以后,能够不隐晦他的出身,显示出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信心。但是,他的微寒身世和残酷斗争的经历,...

  • 福王朱常洵是怎么死的?朱常洵生平事迹简介
  •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个儿子,生母是明神宗宠妃郑贵妃,明光宗朱常洛是其异母兄长。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原本是...

  •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结局如何?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

  • 揭露明朝徐达的死因:为什么墓碑比朱元璋高?
  • 徐达一生中留下的最大谜题是他的死。这样的版本是众所周知的。据说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会抢走他的天下,于是他下...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