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认识李化龙,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正月,大明朝廷从四川、浙江、福建、甘肃、陕西、大同、宣府征兵的援军全部抵达辽东,萨尔浒之战已成为箭在弦上。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萨尔浒之战的明军最高指挥官杨浩确定了最终的作战计划:杜松率领3万人从西路进攻,马林率领1500人从北路进攻,刘松率领2万人从南路进攻,李如柏率领2500人从西南路进攻。2月25日各路兵马出发,三月初二前必须全部进入赫图阿拉城下。作战策略采取明军在宁夏之役和广州之役中屡试不爽的分进合击策略。
[img]461642[/img]
根据杨镐本人和杨镐确定的最终作战计划,明军在开战前就输了三招:
1、蔚山之战期间,面对突然赶到战场的小西行长援军,明军最高指挥官杨浩作为第二次援朝之战率先临阵逃亡。如果吴伟忠没有带领戚家军在殿后拼死,参加这场战争的明军很可能会被摧毁。这样的杨镐很难被称为合格的最高指挥官,尤其是面对一代英雄努尔哈赤,以杨镐为最高指挥官对明军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不合格的最高指挥官杨镐是明军输的第一招;
2、从杨浩在作战计划中采取分进合攻的策略来看,作为萨尔浒之战明军最高指挥官,杨浩天真地认为努尔哈赤会像拜和杨应龙一样被困在一个孤独的城市里,等待明军的围攻。结果,四路明军被努尔哈赤的集中优势部队打破。@ 天真的杨镐是明军输的第二招;
3、根据杨浩在作战计划中命令四路明军在3月初二前进入赫图阿拉城的情况,杨浩相当轻视敌人。他认为努尔哈赤不敢与明军进行野战是理所当然的,结果,杜松率领的三万明军主力军独自前进,@ 轻敌杨镐是明军输的第三招。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如果丈夫没有战争,寺庙会赢得更多的胜利;如果寺庙没有战争,它就不会赢。这句话的意思是,谁在战前有更仔细的计划,谁有更充分的准备,谁在战争中获胜的机会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军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先输三招,很有可能在萨尔浒战役中惨败。
[img]461643[/img]
萨尔浒传战争爆发后,努尔哈赤不仅没有像天真的杨镐所料的那样被困在孤独的城市,而且以集中优势部队的各种突破策略破解了杨镐的进攻和联合攻击策略。就这样,明军不得不在萨尔浒传战争中吞下惨败的苦果。
事实上,明军在萨尔浒战役中惨败的另一个原因是明朝不能被承认,那就是以文制武。杜松、刘扎和马林都是世界著名的将军。如果他们不以文制武,他们完全有可能纠正杨浩的天真和敌人的轻视,但在以文制武的情况下,他们既不能纠正杨浩的问题,也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真正的战斗力,只能和军事能力差的文官杨镐一起面对惨败。
@ 明军要想在萨尔浒之战中取胜,必须是面对努尔哈赤时不天真、不轻敌、统帅能力优秀、军事能力强的文官。
那么,万历朝有这样的文官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位文官是李化龙,因为他在治理嘉河、平息杨应龙的混乱等方面的成就,在历史上得到了高度评价。
(李化龙)提衡学政目无逸才,督抚疆场无遗策。如果开嘉济运的规划很详细,那就是永利。入掌枢机敬业,有特殊成就,能全节完名——《明神宗实录》
大明府长垣县(今河南新乡长垣县)老李庄人李化龙出生于嘉靖33年(1554年),20岁(万历2年)即考中进士。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李化龙接替韩取善担任辽东巡抚,韩取善因抵抗朵颜小歹青、伯言入侵不力而被罢工。
[img]461644[/img]
随着李成梁、张学颜的辞职和辽东军队在万历援朝之战中遭受重大损失,此时辽东的形势在多颜三卫、土蛮部、女真部的威胁下变得岌岌可危。李化龙到任后,立即采取“筹攻守、足兵薪、明骂后、严侦探”等措施稳定了辽东的形势。然后,李化龙通过整顿驿站、丰富工资、准备、招兵、征兵等方式,使辽东再次出现军力强大、守备稳定的局面。
从万历22年6月开始,李华龙指挥辽东总兵董一元等明军将领先后取得镇武堡大捷和黑山大捷。通过这两次大胜,土蛮部10万军队遭到辽东明军的重创,土蛮部重要领导将兔子砍死,青年部损失惨重,辽东局势转危为安。
镇武堡、黑山两大杰和辽东局势转危为安,足以说明李化龙是一位军事才华横溢的文官。然而,李化龙的能力不止于此。根据侦探获得的信息和富辽时期对努尔哈赤的了解,李化龙准确判断辽东未来最大的威胁不是三卫,也不是土蛮部,而是带领建州女真努尔哈赤。
环辽而穴的都是俘虏,北方土蛮的种类不计其数,不管是近边的。直宁前长昂,直锦义则小歹青,建州则努尔哈赤苏尔哈齐诸酋,肘部和腹部也是如此。-李化龙的《抚辽疏稿》
在李化龙做出这一判断的同时,大明朝廷和辽东其他军政长官仍沉浸在将建州女真打造成第二个哈达部的梦想中(从永乐回归大明到万历衰落,哈达部一直忠于大明)。正是因为他们的梦想,李化龙在辽东巡抚三年期间无法采取任何措施削弱建州女真。
然而,如果明军最高指挥官能以李化龙为萨尔浒之战,他肯定不会像杨镐面对努尔哈赤时那样天真轻敌。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应龙之乱爆发,李化龙被明神宗任命为平乱明军最高指挥官。针对杨占领广州近800年、实力雄厚的局面,李化龙做好了广积粮薪、征调各镇精锐参与平乱的战前准备。针对明军将领刘因与杨应龙关系密切而不服从调度的情况,李化龙亲自前往刘以利益,最终使刘以俯首听命。针对杨应龙试图坚守危险,阻止明军的局面,李化龙向各路明军授予了分进合击的策略。
平乱战争开始后,明军在李化龙的指挥官下有严格的军事纪律和勇敢的战斗。最后,杨应龙的混乱只用了140多天就成功平息了。通过这场战争的胜利,李化龙充分展示了他出色的指挥能力。
[img]461645[/img]
在平息了杨应龙的混乱后,李化龙被提升为兵部侍郎。万历三十一年,李化龙调任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在此期间,李化龙成功治理了嘉河,并将通过大运河运输到首都的粮食从每年30万石增加到每年300万石。万历三十五年,李化龙因功晋升为兵部尚书。
李化龙仍然非常关心辽东。通过辽东总督、巡抚、总兵上报的建州女真,李化龙在万历39年对努尔哈赤做出了相当准确的预测:
奴酋(努尔哈赤)狡猾,不是一天,杀死猛骨波罗,而羁儿子在寨,东凌高丽,北菅北关。如果不是中国的防御,北关将继承南关。列帐如云,积兵如雨,日习征战,高城固垒摆塘报,意图是什么?最近敲门很急,求贡很急,甲之撤车价撤,甲之减人数减少,虽然似乎顺服,但没有深情。中国无事可做,必不轻动,一旦有事,为祸首者必此人。一言以蔽之,不要靠钱忘战。——《明神宗实录》
“中国无事可做,不能轻易。一旦发生了什么事,这个人就是罪魁祸首。”仅凭这句话,萨尔浒战争中以李化龙为明军的最高指挥官肯定不会错。不幸的是,在做出这个预测后不久,面对努尔哈赤时不天真、不轻敌、统帅能力优秀、军事能力强的李化龙因病死亡。
李化龙去世后,万历朝失去了唯一一位能带领明军在萨尔浒战役中取胜的文官,@ 李化龙在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任命,萨尔浒战明军惨败已成定局。
如果李化龙指挥萨尔浒之战,明朝能胜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