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李成梁的历史资料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尽管历史学家同意《明史·李成梁传》中的记载,“高祖英从朝鲜附属,授予世铁岭卫指挥官,然后是他的家人。”然而,对于李成梁是汉族、女真族还是朝鲜族,没有明确的记载。本文试图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推证李成梁的家属。
[img]460516[/img]
女真族
日本历史学家园田一龟提出李成梁是女真族的代表人物。在对李成梁家族的《李氏谱》进行了“认真”分析后,他得出了这一结论,主要有两个论点支持他:
1、据《李氏谱》记载,李成梁家族在迁徙到辽东铁岭之前,住在朝鲜秃鲁江畔,当地居民多为女真族;
2、《李氏谱》记载的李成梁家族的一代祖先分别叫李哲根穗、李哈山、李厦霸努、李把图理。其中,哲根穗和哈山符合女真族的命名习惯,尤其是女真语巴图鲁(勇士的意思)这个词。
看了这两个论点,个人觉得园田一龟的结论真的没有道理。
对于园田一龟的第一个论据,我举两个例子:
1、明初洪武年间曾任广东番禺知县道同,是一位早已汉化的蒙古族人。他以科举入仕为名,因打击包庇地方豪强的永嘉侯朱亮祖而出名;
2、同安侯火真曾在靖难之战中立下大功,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
假如都是按照园田一龟的分析方法,那么多年后还能证明他们是汉族人吗?
同样,园田一龟的第二个论点也很牵强。比如墨家巨人禽滑(gu,三声)c,禽滑是他的姓,属于中国古代姓。如果也按照园田一龟的分析方法,后人能把这个姓和某个民族的语言联系起来,然后得出结论,他就是这个民族吗?
园田一龟的结论过于牵强,缺乏历史支持,无法认定李成梁属于女真族。
朝鲜族
事实上,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想在这个结论上花费太多的精力,但这不是我想针对谁的意图。主要原因是大多数韩国历史学家得出这个结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禹钟烈。他在辽宁朝鲜历史故事中 中专专题写了《明朝朝鲜族名将李成梁》一文。
对于这些一生从未踏上朝鲜半岛半步的历史名人来说,我只想说:“你说的就是你说的,思密达!”
[img]460517[/img]
汉族
李如松的墓志铭中有这样一句话:“按照李的第一个雁门,牧北地广,世界著名将军的家。它的苗族在沱潜间里起伏,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辽。洪武说,鹰人(李成梁家族二世祖李鹰尼)以其75户附授总旗铁岭卫。”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和《明史·李成梁传》中记载的“高祖英从朝鲜附属,授予世铁岭卫指挥,那么他的家庭就会如此。”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大致得到李成梁家族的迁徙脉络:
1、李成梁家族的祖先是雁门著名的家族,后来因为避免了唐末五代的混乱而迁往朝鲜。在此期间,动荡导致了相关历史资料的缺失,直到李成梁的祖先李巴图理时期才开始复兴;
2、洪武时期,李成梁二世祖李鹰尼因带领75户人归属大明而被授予铁岭卫总旗官职;
3、继任总旗后,李鹰尼的儿子李英屡立战功,被大明朝廷授予世袭铁岭卫指挥官一职,于是李成梁家开始在铁岭定居;
4、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正德七年来,李成梁的祖父李春梅因在平定刘六、刘七之乱的狼山之战中取得巨大成就而被“塑像狼山”,这是李成梁家族迁徙到铁岭后的初兴时期;
5、嘉靖九年来,李春梅因“贪墨”被朝廷革职。后来,在嘉靖二十年,李成梁的父亲李靖因为为为侄子受苦而被判罪。李成梁家的家庭立刻跌到谷底,李成梁没有钱去北京师傅报告,直到35岁才能接手家族的世袭官职;
6、35岁时,李成梁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高尚的人——辽东巡逻皇家史李辅。得益于李辅的支持,李成梁成功地成为了铁岭卫的指挥官。从那时起,李成梁独自推动了整个家庭的繁荣。
此外,与其像园田一龟一样把李祖先的名字附在女真语上,不如想想为什么李祖先在朝鲜时期一直保留着李的姓氏。原因可能是他们不想让子孙后代忘记他们的中国家庭。
@ 李成梁更有可能属于汉族。
[img]460518[/img]
李成梁有太多的谜团。是什么导致了李成梁家族的模糊?是什么让他在一夜之间改变了辽东明军?他坐视努尔哈赤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努尔哈赤崛起后,李成梁家族迅速沉默的原因是什么?虽然这些谜团的形成存在历史资料缺失的因素,但在我个人看来,更多的因素是人为的。
明末将领李成梁的族属是什么?史料中是怎么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