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公元前651年,在秦国的帮助下继位。晋惠公继位后,他背信弃义,杀害了大臣。中国人对他很不满意。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俘虏晋惠公。为什么秦穆公没有杀晋惠公,而是放了他?
[img]459251[/img]
晋惠公登基
晋献公死后,晋国大夫里克和邳郑想立重耳为国君,发动内乱,杀死尚未登基的太子奚齐。一个月后,其他医生立了公子卓为国君,里克又杀了公子卓。里克的初衷是让重耳回来当国君,但重耳觉得晋国内部混乱,拒绝回来。里克不得不和其他医生讨论在国外流亡的公子夷吾。当时夷吾在梁国避难,他知道消息后,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回国。
于是他写信给里克说:“如果我成为国君,我会把汾阳封给你。与此同时,英瑞建议夷吾找秦国当外援护送回国,于是派英瑞去见秦穆公,以河西五座城市为交易条件,请秦国帮助夷吾成为晋国国君。秦穆公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周围的医生告诉他,夷吾是一个无能的人,怀疑和强烈。秦穆公认为帮助强大的晋国立一个昏君有利于秦国谋取利益,所以他同意了夷武的条件,成功地帮助他回国成为国君,那就是晋惠公。
里克帮助他登基
晋惠公登基后,首先要讨好医生和齐国,当时齐桓公是国际霸主。于是他想杀了帮助他上任的里克。他派人对里克说:“没有你,我就不能成为国君,但你杀了两位国君,做你的国君,难道不是太难吗?里克会意留下了一句名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然后里克自杀了。在古代,杀君是一场大逆不道的犯罪。里克先后杀死了奚琦和卓子两位国君。“一个是什么,怎么可能再来?”他把自己置于道德的低洼地区,成为一个大家都能得到惩罚的乱臣贼子,可以算是罪魁祸首。
对秦国背信弃义,不仁不义
当时,与里克一起杀害国王的皮郑在秦国出使,逃脱了一场灾难。他告诉秦穆公,英瑞和金惠公不会履行他们的承诺,也不会把河西的五座城市交给秦国。金惠公没有履行这一承诺。皮郑希望秦穆公帮助他站在流亡的耳朵里,他回到了晋国。结果,回到晋国后,英瑞杀死了皮郑和他的党羽。
后来,晋国发生了饥荒。晋惠公厚着脸皮派人到秦国寻找食物。秦穆公慷慨地帮助了邻国。第二年,轮到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到晋国寻找食物,但忘恩负义的晋惠公没有给秦国食物。晋国医生庆郑指责晋惠公背信弃义、不仁不义。
成为秦国俘虏的战败
秦国对晋国的仁义已尽,而晋国对秦国却忘恩负义,于是秦穆公攻打晋国。面对上下齐心协力、士气高涨的秦军入侵,晋惠公害怕了,问庆郑怎么办,庆郑问:“你自己让他们深入,能怎么办?”晋惠公愤怒地说:“你说话不要太粗鲁。”
占卜晋惠公交车右侧的候选人时,庆郑得到了吉卦,晋惠公庆郑的言辞并不逊色,抛弃了他。晋惠公用郑国生产的马代替自己的马来开车。庆郑建议晋惠公不要听。
秦晋交战,晋军自知道义不足,无意应战,战斗力极弱。晋惠公用的郑国马不好用,陷在泥里不能出来,晋惠公向庆郑求助。庆郑说:“不听劝诫,违背占卜,自取败亡,为什么还要逃跑?于是弃晋惠公而去。秦军俘虏了晋惠公。后来晋惠公使者说服秦穆公让他回国。有人劝庆郑逃跑,庆郑认为自己没有做好臣道,拒绝逃跑。结果晋惠公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他。一位刚直的医生牺牲了。
秦穆公之不杀晋惠公有三个原因:
@ 秦穆姬以死威胁。
虽然秦穆姬曾向晋惠公抱怨,但此时晋国新败,晋惠公生死难料,秦穆姬终究还是念在姐弟情分上,以“登台履薪”的方式逼秦穆公。如果秦穆姬没有威胁到自己和秦太子的生命,秦穆公会如何处理晋惠公还不得而知。在秦国大臣中,有人会要求秦穆公处死晋惠公。也就是说,如果秦穆公杀了晋惠公,他的妻子和儿子就会死,这是得不偿失的。
@ 秦穆公非常担心晋国君臣的全心全意。
秦国在“韩原之战”中击败晋国并不容易,如果没有“天意”,恐怕秦国很难取胜。此时,俘虏晋惠公已经够麻烦的了。如果他们在杀死晋惠公后激怒了晋国的臣民,使他们有了共同的敌人,秦晋国会将再次发生争端,这绝不是秦穆公喜欢看到的。秦穆公心里也很清楚“哀兵必胜”的道理。杀晋惠公是节外生枝,而且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 秦穆公不愿成为背信之人。
因为秦这次出兵韩原的原因是为了讨伐晋惠公的“背信弃义”,所以他必须“有信有义”。如果不是,他对晋惠公“立而不遂,杀之”的做法,一定会让他承担舆论的批评和指责。@ 如果秦穆公不想成为晋惠公这样的“违背天地”的人,他一定不能杀了他。
[img]459252[/img]
那么,如果你不杀晋惠公,你该怎么处理他呢?是放逐他另立重耳,还是支持他回国继续为君?
若另立重耳,秦穆公此前“废长立幼”、拥立夷吾的行为会被诸侯们嘲笑,而且,既然失去了信誉,秦穆公再说“拥立之事”就没人听了。@ 这种有始无终、立而不遂的做法,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一般来说,支持晋惠公回国是最安全的方案。
这样说,一方面,如果把晋惠公放回中国,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将为秦穆公树立良好的声誉;另一方面,秦国对晋国很感激,这不仅可以换取晋国补偿的土地和财宝,还可以换取晋国君臣的臣服,从而回归和实现秦国的“初步计划”。
最后,秦穆公与晋国讲和,并将晋惠公送回中国。条件是晋国让太子在秦国为质,割让河东和秦国。此时,秦穆公重视的不再是晋惠公。在短时间内,秦国仍然无法动摇晋国的地位。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晋君身上,期待晋王子为秦所用。
晋惠公是怎么登基的?秦穆公为什么让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