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多朝代史料都记载了蝗灾的经历。是听天由命,让蝗虫肆虐,还是想办法灭蝗?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方法,其中唐朝宰相姚崇的方法值得推广。
唐玄宗即位之初,他想恢复唐太宗的事业。他整顿了朝纲,任命了人才,扭转了中宗时期的混乱局面。唐朝再次繁荣起来。当玄宗努力治理时,河南发生了一场大蝗灾。在中原广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成群的蝗虫。蝗虫群飞过时,黑暗的压力覆盖着天空和太阳。蝗虫群飞过的地方,庄稼都吃光了。
[img]457325[/img]
当时人们没有科学知识,认为蝗灾是上天降下来的灾难。此外,还有一些人搞迷信活动宣传,所以各地为了早去蝗灾,烧香拜佛。看到庄稼被蝗虫糟蹋了,人们别无选择,只能心疼。灾情越来越严重,受灾地区也越来越大,地方官员不得不向朝廷起诉。当时玄宗任命姚崇为宰相,他给玄宗上了一章,认为蝗虫只是害虫,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各地官员齐心协力驱蝗,蝗灾就可以扑灭。
唐玄宗非常信任姚崇,并立即批准了他的奏章。因此,姚崇命令人们晚上在田野里点火。当飞蝗看到火飞下来时,它集中精力杀死它。同时,他在田野里挖了一个大坑,边打边烧。
命令下达后,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倪若水拒绝执行。他还写了一篇奏章,说蝗虫是自然灾害,只有积德才能消除蝗灾。姚崇看到倪若水的奏章很生气,写了一封信指责倪若水,并严厉警告他,如果他看到蝗灾流行而不采取措施灭蝗,将来会造成饥荒,他将负责。
[img]457326[/img]
倪若水看宰相态度强硬,灭蝗之心坚决,不敢不依。他动员各地官民,用姚崇的方法灭蝗,果然奏效,光汴州一地扑灭了蝗虫十四万石,灾情缓解。倪若水在事实面前服输了。然而,在首都长安,朝廷的一些官员认为姚崇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灭蝗的方法。现在,他们冒着这样的风险去实施,害怕制造任何混乱。大家议论纷纷。唐玄宗听到很多人反对,也有点动摇,他又问姚崇。姚崇平静地回答说:“只要做事符合道理,就不能讲老规矩。此外,历史上大蝗灾的年头,就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扑灭,造成了严重的灾荒。如今河南河北积累的粮食并不多,如果今年蝗灾没有收获,以后人们就没有粮食吃,流离失所,国家就危险了。“
唐玄宗听蝗灾不仅危害国家安全,还害怕说:“你说,我该怎么办?“姚崇说:”大臣们说我的办法不好,陛下也有顾虑。我觉得陛下先别管了。如果出了问题,我会处理的。我愿意受到革命的惩罚。“唐玄宗点头同意了。姚崇出宫时,另一位宦官悄悄地拉着他的袖子说:“杀虫太多,总伤和气。希望相公好好想想。姚崇说:“这件事就这样定了。请不要再说了。若不杀蝗虫,到处都是荒地,河南人会饿死,这不伤和气吗?”
[img]457327[/img]
由于姚崇考虑到国家安全,人民的生活,不顾许多人的反对,坚决灭蝗。蝗灾终于平息了。
姚崇的方法无疑是最合适的。蝗灾来袭,搞迷信活动,烧香拜佛是没有用的。只有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积极消灭蝗虫,才是正道。如果当时蝗虫灭不好,大量蝗虫会产卵,也许未来会爆发蝗灾。姚崇的举动是从根本上消灭蝗虫,尽量减少未来蝗灾爆发的可能性,这无疑是当时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在推广政令的时候,总有人因为各种原因阻挠。这个时候,坚定的立场是最重要的,否则会半途而废。统治者也要给执行者决策权和充分信任,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才能解决困难。古往今来,情况并非如此。
唐朝宰相姚崇是如何应对蝗灾的?